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的基本特征

关于警察最小作战单元的基本特征回答如下:

最小作战单元,即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按照定职责、定装备“两定”标准设置承担接处警工作相对固定的基本战斗警组。通过既定的预案、规范的处置流程、灵活的战术运用,完成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从而达到最大效果保护救助群众的目的,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最小作战单元”这一概念最早被提出来,其基本含义是从派出所勤务模式考虑,将社区防控、治安打击、巡逻驻守等战斗实体整合为一个整体的“作战单元”,从而有效打破社区、治安、巡逻的警种界限,使基层公安机关的打击和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加强“最小作战单元”语言控制能力的几点建议

专业规范的语言控制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最小作战单元”民警的执法水平,也有助于为圆满完成警情处置奠定基础。

1、提高民警思想认识,树立“规范化”执法理念。

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要从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的高度,不断提升“最小作战单元”民警的法律素养,促使其彻底摒弃“凭吃老本办案、凭经验办案、凭感觉办案”的错误思想,着力强化规范意识、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规范警务用语,切实确保执法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规范运行。

2、强化警情专项培训,提升“专业化”处置水平。

警情处置过程中,情况可能错综复杂或者瞬息万变,时时刻刻考验着“最小作战单元”的现场应变能力。而现场应变能力则取决于警情处置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处置民警要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判明现场警情类别,从而利用语言控制把握整个处警环节。

3、加强培训课程设计,打造“实战化”训练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应模拟各种真实场景和设置各类突发情况,使处置民警能够在紧贴实战的高压状态下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从而形成“对抗演练——发现不足——训练提升”的成熟有效训练模式。“最小作战单元”实战化训练内容源于实战、高于实战、服务实战,整个训练过程难度由简入难、层层升级,才能发挥较好的演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