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产生的情况
(1)“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即原始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质工具,汉代时牛耕普及全国,出现了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东汉已使用耦犁,唐代出现曲辕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国强民富,增强国力,利于社会稳定。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使得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4)地主占大量土地,通过地租方式剥削农民,土地兼并严重,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宋代这种情况更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总: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实际归国王)
③封建社会:一是封建国家私有制(均田制);二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经济政策:
古代统治者大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却使得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明清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影响: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利于安定民生,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③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原因。(农业发展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也使得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