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是哪几个人推行的

庆历新政由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其中由范仲淹领导推行。庆历三年秋天,仁宗下诏从西北前线调回范仲淹,授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杜衍、韩琦、富弼等人同掌军政大权。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四谏官又奏免了吕夷简、王举正的正、副宰相职务,开始了一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明黜陟,就是要考察官吏任期内的政绩而决定升降。这是针对“磨勘”制的弊端提出来的。宋代对官吏的提拔,规定文官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升,称为“磨勘”。

这种官吏升迁制,不问劳逸,不论贤愚,致使官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饱食终日,等待三、五年一升迁。明黜陟,重政绩而轻资历,规定对“老疾愚昧”的可另行安置,有过错的按情节处分,对才德突出的可特加擢用,给官吏的选拔制增添了活力。

抑侥幸,则是把当时越来越滥的“恩荫”范围缩小,对官家子弟的特权加以限制。宋代规定凡学士以上官员满20年,一家子弟可封官20人,致使贵族子弟不学无术,不求上进,靠“恩荫”实即老子的资格获得官职,得到提拔。

对贵族子弟做官特权的限制,反映了渴求从科举道路跻身仕途的封建士人的强烈愿望。精贡举,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规定进士先试策论,后试诗赋,不能只凭诗赋成绩取士,而要注重对实际能力的考察,还要兼察“行谊”。择长官,指对直接临民的地方官的选择要十分慎重,凡是品行、才能不足以任事者,一律予以罢斥。

各级官吏有责举荐下级人才,根据举荐人数的多少决定是否录用,这有利于各级官吏素质的提高。

法律依据《宋史》中范仲淹庆历新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