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条无法逆流的河——观《零零后》有感
第一集的主角叫锡坤。是个热衷于科学实验但不善社交的男孩。
# 锡 ?坤 #
锡坤上幼儿园的时候真是萌萌哒,圆嘟嘟的脸蛋,充满了好奇的眼镜忽闪忽闪真是可爱极了。那时的锡坤在幼儿园里算是最小的孩子了,不懂规矩为何物,喜欢探索,也调皮捣蛋(比如把同学们老师们的鞋子扔进垃圾桶,在集体看电视的时候偷偷溜进老师办公室找到一个小锄头“7”才满意地离开……)。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锡坤喜欢把教具小骰子弄得满地都是,有同学提醒:“锡坤,你不能这样做。”但小小的锡坤仿若无人,继续专心地趴在地上用手把骰子弄得到处都是。于是,为了满足锡坤的好奇心,老师在某个中午特别把锡坤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在老师的陪伴下让他尽情地探索——将教室里摆放整齐的教具扔得一片狼藉,然后再用小扫帚和小撮箕打扫整齐。园长李跃儿说,此举用意是“给他一个空间,让他尽情地自由探索,不然他老憋在那儿。”“因为老师已经摆放得很整齐了,他没办法弄得更整齐,所以只有先破坏掉这种整齐,然后才能重构。”(大意)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创造条件给予满足,这就是好的启蒙教育吧。
第一天上小学的小小的锡坤,在妈妈的带领下,进了学校。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懵懂与不安。但在妈妈耐心的陪伴下,锡坤顺利度过了适应期。
锡坤爱探索以及沉浸于自我世界的特质还在。小学数学课上,锡坤自顾自地叠着纸,不管老师怎么提醒,他依然我行我素;在科学实验课上,锡坤的眼睛在发光,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验;锡坤会自己做些小发明,利用物理知识做有意思的模型……锡坤是个热爱科学的孩子。
但锡坤不善交际。他最好(大概也是唯一)的朋友是幼儿园时的玩伴球球。在妈妈为锡坤成立的“锡坤科学工作室”,球球来找锡坤玩儿,但锡坤一做起实验来连球球都不太愿意搭理,最后球球无聊得只好去做锡坤的家庭作业(太可爱了这种玩伴!)妈妈对锡坤不善交际这一点很是焦虑,害怕儿子无法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无法享受生活进而影响幸福感的获取。为了让锡坤走出自己的世界,尝试与更多的人交流,妈妈让锡坤跟着球球一起参加了语言训练班。但一年以后,球球顺利转到了更高阶的班级,锡坤却因为进步不明显而留在了原班。没有了球球的陪伴,锡坤再也找不到去语言训练班的动力了。
在上语言训练班的过程中,锡坤迷上了魔术,妈妈一如既往地支持。在语言班的汇报表演中,锡坤和球球搭档完成了一个让大家叫好的出彩的魔术表演。看得出来,锡坤很开心。但锡坤更愿意待在自己世界的个性,却并未因此而改变。因此在小升初后暑假的英语夏令营中,孤独的锡坤是那么的不合群。即使他曾经爱的魔术表演,都不愿意上台进行表现。妈妈听说后赶来了,上台前,妈妈在寝室里做锡坤的思想工作,锡坤哭了。后来在候场区,锡坤依然抵制上台,并对妈妈的劝说表示出极大的不耐烦。最后迫不得已上台进行了表演,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妈妈很担心很无奈,锡坤很难过很无奈。这里真是让人心酸酸的。
弹幕里有人说,小时候那么调皮捣蛋的一个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变成这样了?这也是我觉得最心疼的点。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原本都有着自己的天马行空的锐利的世界,却被社会的规则以及家长认为的“应该”磨平了棱角,在青春期里经历着迷茫与疼痛。 锡坤的不善交际让妈妈担心,但强迫他去与人交流对锡坤来讲何尝不是一件痛苦之事——我这样是不好的,至少是不够好的,连妈妈也不能理解我。所以青春期的锡坤,变得更加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展示自己。他甚至跟妈妈说想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因为那里是最安全最温暖的。小小年纪的锡坤,已经开始初识人生不由己的愁滋味。
# 锡坤的妈妈 #
在锡坤的世界里,除了科学实验,最大的情感寄托大概就是妈妈。
锡坤的妈妈是个事无巨细的好妈妈。锡坤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有加,还是一个有着丰富科学育儿知识的新时代的妈妈。比如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坚持坐车到幼儿园给两岁半的锡坤哺乳;比如她小心地呵护着孩子爱探索的好奇心,会允许幼儿园时期的锡坤在厨房里烧面条,感受探索的乐趣;比如支持锡坤对科学实验的热爱,为他成立“锡坤科学工作室”,支持他对魔术的喜欢,带着锡坤参加各种魔术表演活动……镜头里锡坤的妈妈,总是那么温柔,那么有耐心。
但锡坤的妈妈也是个事无巨细得有些过头的不那么好的妈妈。虽然她自己说“要做60分妈妈”,但看得出来,她一直在朝着100分妈妈的方向努力。比如锡坤上小学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她辞去了工作;比如,对锡坤的发展总是表现出各种担忧,尤其是对锡坤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这件事情。为此,锡坤的妈妈做了很多努力——让锡坤上语言训练班、为锡坤报英语夏令营……但这些,都没有改变锡坤内向的个性。至少暂时还没有多大的帮助。
每个妈妈都会对孩子有诸多的担忧,也都想尽全力为孩子铺垫好未来的路。但有时候,用力过猛,也未必是件好事情。锡坤的妈妈,应该适当地放手。12岁的锡坤,内心还是个小小孩子。妈妈送他去夏令营时,妈妈拉着行李,他拉着妈妈的手。在夏令营里,妈妈打电话还会告诉锡坤,穿哪件睡衣好么?什么颜色的都会说得清清楚楚。锡坤想放弃魔术表演,妈妈立刻赶了过来进行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是孩子的路,最终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
与其做一个全身心铺在孩子身上的妈妈,不如做一个过好自己生活的妈妈。 影片中,几乎没有对妈妈其他方面生活的描述,妈妈的日常就是锡坤、锡坤、锡坤。锡坤的不善交际,跟妈妈的过度保护是有关系的。锡坤说想要回到妈妈肚子里的话时,除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压抑感之外(这种压抑有一部分其实来自于妈妈事无巨细的关怀和各种焦虑)之外,也在表达潜意识希望永远和妈妈“***生”的愿望吧。
影片中爸爸没有出镜,唯一有关爸爸的信息是妈妈说爸爸之前是在异地工作,后来为了锡坤上学回到了北京市区工作。但没有爸爸陪伴锡坤的镜头,也没有任何关于爸爸陪伴锡坤的内容出现。仿佛锡坤是由妈妈一人抚养大的。大概锡坤爸爸为了养活一家人,工作非常忙碌。这也是全职妈妈家庭的一种常态——爸爸赚钱养家,妈妈一心带娃。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都是重要的,妈妈让孩子学会爱,爸爸让孩子学会规则和勇敢坚韧。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爸爸是其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的最好的榜样。但对于锡坤来讲,爸爸似乎是缺位的。
放手,对于家长来说实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
“ 这世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最终指向别离 ”。
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让ta怀揣信心、勇气和 满满的 温暖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