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精忠报国逢其时

记者:王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去年初,ZBD04式履带式步兵战车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您代表项目组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在此,我们对您和项目组取得的骄人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在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上,您主持研制的ZBD04式履带式步兵战车作为阅兵方阵中重要一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新型步兵战车的总设计师,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该步兵战车的特点。

王所长:每种兵器的研制都有其潜在的时代背景。在上世纪90年代,“台独”分子活动猖獗,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做好对台军事斗争的准备,我国提出了研制新型步兵战车的计划。因此,新型步兵战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该车两栖作战能力突出,能快速泛水、抢滩登陆和突击,具有良好的海上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抢滩登陆后可立即投入战斗。其次,该车具有很强的变型能力。作为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基型底盘,它可以发展出各种变型车,如两栖抢救抢修车、通讯指挥车等,从而满足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第三,它具有强大的火力性能。新型步战车炮塔配备100毫米火炮和30毫米自动机关炮,火炮左侧还安装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这种火力配置,结合该车拥有的较佳的两栖能力,在渡海登陆作战环境下,单车的火力性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对付遇到的各种软硬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永备***事和有生力量等,有力地支援登陆部队进行作战。第四,陆上、水上机动性较强,能够满足战时的需要。总体来讲,该车实现了我国步兵战车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步兵战车在攻防能力、突击能力、两栖作战能力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也对我军的装备发展和坦克装甲车辆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开创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您肯定早就与我国装甲车辆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您能否为我们回顾一下我国步兵战车的发展历程。这款新型步兵战车的研制过程是怎样的?

王所长:对于我来说,与坦克装甲车辆有着非同寻常的缘分,我所做的大学毕业设计便是64式轮式装甲输送车的设计,该车代号521,是我国第一代轮式装甲车。1960年毕业后,我到单位继续从事该型车的研制。毕业后作为该项目的业务组长,我负责第二、三轮样车的方案论证工作。1962年7月由西南金属结构修造厂试制出第二轮样车3台,分别在成都、北京和南京地区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后又对第二轮样车进行了修改设计,达到设计要求。1964年7月,经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命名为1964年式轮式装甲输送车。该车定型后,1967年经小批量试生产,但未正式列装。因当时顾及国家的困难情况,总参决定,装甲兵部队只装备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故轮式装甲车仅作为战争储备产品,以待需要。接下来,我国研制出63式装甲输送车(代号WZ531),又根据国外的产品研制了WZ501步兵战车,后被定型为86式步兵战车。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开始了WZ551轮式装甲步兵战车的研制,我担任技术总负责人,它是我国真正的自行设计生产的装甲车辆。90年代,我国在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和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又开始了新型履带式步兵战车的研制。新型步兵战车项目从1997年开始全面系统的综合论证工作,历经7年时间,先后研制了原理样车、初样车、正样车,于2003年12月通过了总装的设计定型审查,装备部队的代号为“ZBD04式履带式步兵战车”。

记者:步兵战车是搭载步兵作战的军用车辆,对车辆的防护性能、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请问ZN304式步兵战车是如何实现这几个方面的平衡和性能提升的?

王所长:在进行装甲车辆的研制时,首先要弄清楚装备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要求之间的关系。我理解二者之间有两层关系,首先是要根据战术需求提出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必须能够满足战术需求。再就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也能推动战术需求的变化。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我国当时军事斗争的需求背景以及步兵战车要伴随坦克战斗、甚至要能够独立战斗的客观情况下,我们根据战术需求,在总体上确立了火力性能和机动性能(陆上和水上)优先,确保信息化和兼顾防护性能的设计思路。根据设计的要求,该车采用动力舱前置方案,这给车辆的海上行驶安全性带来挑战,如果调配不好,就可能造成空车扎头现象,这是该车设计的最大难点之一。为了达到设计目的,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许多理论设计和现实试验,最终根据总体设计使该车达到了各项性能的平衡。

记者:ZBD04式步兵战车的武器系统包括100毫米火炮和30毫米自动机关炮,我们为什么采用这种火力配备?

王所长:如前所述,战术需求决定技术要求乃至部件组成。该车的战术使用要求该车必须配备强大的火力。100毫米的火炮口径目前在国际上步兵战车家族里是最大的,它能够对付敌坦克装甲车,可以发射炮射导弹,射程可达到4000~5000米,可对敌战壕内的步兵进行杀伤。该车配备的30毫米机关炮发射我国自行研制的穿甲弹,可对敌轻型装甲目标进行攻击。因此,无论是抢滩登陆作战还是伴随坦克作战,或者城市攻坚战,这种火力配备都可发挥作用,火力覆盖近、中、远程目标,可谓理想的火力配备。

记者:该车的火力配备与俄罗斯的BMP-3步兵战车是一样的,请问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王所长:04式步兵战车和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在火力配备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关联性。在04式步兵战车研制之前,我国进行了一个BMP-3步兵战车火力系统的引进项目,该项目的引进为04式步兵战车的火力系统选型多了一个选择,由于该火力配置能够较好地满足战术需求,所以最后中选。不过,该项目引进后我们并没有照搬全抄,而是进行了大量改进。这些改进包括:第一,对炮塔的材料和形状都进行了改进,使其工艺性更好,提高了防护性能,第二,对自动装弹机进行了改进,由卧式改为直立式,输弹更为顺畅,第三,炮射导弹的装填由手动改为半自动装填,第四,击发装置由浮动式改为了阻尼式,击发更为安全,第五,抛壳方式进行了改变,抛壳更加安全可靠,第六,对抽壳装置也进行了改进;第七,自行研制了30毫米穿甲弹,并改进了30毫米机关炮的供弹装置。另外,对火控系统也进行了大量改进。BMP-3步兵战车当时配备的火控系统比较落后,是一种模拟式的火控系统,我国通过技术攻关,为新型步兵战车装备了先进的瞄导合一的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采用上反稳定、数字化指挥仪式控制原理,能够在行进间和抢滩登陆时对静止和运动目标实施准确射击,并具有较强的对空自卫和夜间作战能力。04式步兵战车还融入了综 合电子系统,主要完成指挥控制、数据通讯、车内信息综合和***享、车辆工况虚拟显示等功能,使战车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整体性能超过了俄罗斯的BMP-3步兵战车。

记者:步兵战车上搭载有多名步兵,车辆的防护性非常重要。在战场上,步兵战车面对的环境也比较复杂,不仅有敌人的轻型装甲车,还可能遭遇坦克和携带反坦克武器的步兵的袭击,请问我们的新型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王所长:ZBD04式步兵战车强化了高机动性和优秀的两栖能力,同时追求强悍的火力,我们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护”。不过,从客观上讲,由于强化机动、两栖等能力,必然削弱了其装甲防护能力,防护是04式步兵战车四大性能中的“短板”。尽管如此,04式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也不俗,能够对付敌人轻武器和中口径武器的攻击。如果必要,我们还可以通过安装屏蔽装甲、爆炸反应装甲等被动防护装甲,将来甚至还可能采用主动防护手段来加强防护。

记者:步兵战车作为前沿突击车辆,对机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请问ZBD04式步兵战车采用的动力传动装置是怎样的?

王所长:动力系统不先进一直是我国军工行业的一块心病,从航空到舰船莫不是如此,在坦克装甲车辆行业也不例外。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用动力系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04式步兵战车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动力传动装置,更是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甚至领先国际水平。04式步兵战车采用的动力装置为新型可变功率发动机,在陆上功率为550马力,在水上行驶时功率可变为600马力。新型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得益于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高速高压比增压器、新型带等压阀的高喷射压力喷油泵(压力达115兆帕)。这些部件的性能指标达到美国、德国发动机采用的同类部件的水平,从而使发动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如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均达到当前国外列装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动力的先进水平。

传动装置方面,ZBD04式采用了国内新研制的综合传动装置,技术上具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保证了二代步兵战车水、陆高机动性的实现,对我国综合传动装置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搞科研没有一帆风顺的,在研制这款步兵战车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请问当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是如何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

王所长:在研制该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紧,周期短。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该车必须要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提前一年完成,这无疑给车辆的研制提高了难度,带来了许多困难。因为装备研制需要大量的试验作支撑,在研制过程中一般要经过验证样车、初样车、正样车等多轮样车,经过大量试验暴露不同的问题后,再在下一轮样车中不断改进,直至定型。研制时间压缩一年,使原本计划的许多试验难以进行。而研制该车技术起点高,必须有足够的试验作保证,研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准时高质量地完成研制任务,我们重新规划,加强协调,同志们发挥顽强拼搏,知难而上的军工精神,克服重重困难,

出了一条边试验、边设计、边加工,设计、试验同步进行的装备研制方法,如期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严峻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任务,还真得感谢前些年所做的充分准备。在项目启动之前,我们研究所就很重视试验能力的提升,筹建了高低温环境试验室、电磁兼容试验室、大功率试验室等一批国内最先进的试验设施。我们在04式步兵战车研制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试验室,将许多野外试验移到了室内进行。特别是高低温环境试验室和电磁兼容试验室。高低温环境试验室能够模拟出极冷和极热的环境条件,为我们进行反季节试验创造了条件,电磁兼容试验减少了过去部件装车后曾经常出现的电磁干扰现象,大大节省了研制时间。

另外,由于该车研制起点高,所以在技术方面出现的困难也不少。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就加紧协调,调动参研单位的积极性,组织攻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在进行打靶试验时,本来要打8发炮弹连射,但实际打了2发后便出现哑弹现象,突然打出1发,又出现故障,难以实现连射。经反复测试,都不成功,试验难以继续。我们分别找到火控、炮控的相关科研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对照相关的设计图纸,经仔细分析研究,才找出了问题的所在。类似的,试验过程中还遇到软件的兼容性、制作工艺、系统匹配、发动机故障、甩炮、火控设计等不断出现的技术难题,后来经大家同心协力的攻关,发扬不怕疲劳的苦干精神,都一一化解了。

记者: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轮式装甲车,各种轮式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应运而生。很多人认为轮式车辆已经大抢履带式装甲车的风头,而且将会取代履带式装甲车,对这种观点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所长:这两种车型是根据实际的战术需要出现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车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其中履带式装甲车辆越野性能好,最小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但推进效率低,噪声大,寿命短,成本及使用检修费用高;轮式装甲车公路行驶速度快,油耗低,噪音小,寿命长,使用经济,维修简单,乘坐舒适,适于高速长途机动,但越野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均不如履带式装甲车辆。总体上,我认为各国会根据自己的战术使用要求发展相应的车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轮式车辆还不能完全代替履带式车辆。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世界各国现在的确越来越重视轮式车辆,轮式车辆的装备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记者:作为有重大建树的坦克装甲车辆专家,您对国际上装甲车特别是步兵战车的发展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当前国际上装甲车尤其是步兵战车的发展现状如何?步兵战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王所长:步兵战车的出现是为伴随坦克作战,是战争的需要。自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装甲输送车便逐步朝步兵战车的方向发展。俄罗斯的BMP-1作为步兵战车首次出现,现在已装备数万辆;法国的AMX-VCI步兵战车是在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德国的“黄鼠狼”步兵战车自上世纪70年代装备部队经过3次改进……总体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愈来愈重视步兵战车的发展。海湾战争中,近千辆美国M2、英国的“武士”等步兵战车被投入战斗,在战争中表现突出,大大促进了步兵战车的发展。对于步兵战车的未来发展,我认为应根据其战术应用目的强调其不同的性能,其中火力、火控系统应***同发展,而信息化是未来步兵战车的发展重点,同时,未来的步兵战车也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性能。

记者;随着ZBD04式步兵战车的 研制成功和装备使用,我国的步兵战车也步入国际先进步兵战车行列。请问我国的新型步兵战车与国际先进步兵战车相比较,性能怎样?

王所长:04式步兵战车开创了我国装甲车的信息化时代,对我国装甲装备的发展有里程碑的作用。我觉得与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步兵战车比较,04式步兵战车的优势就在于具有较强的两栖作战能力,火力强大,水上机动性能力最强,陆上机动性稍逊。在信息化和防护方面,我国步兵战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车辆的性能对比要放在特点的战术环境中,辩证地分析。总体上来说,我国新型步兵战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04式步兵战车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外顶尖的步兵战车相比,我认为我们还要加强步兵战车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加强坦克装甲车辆、装甲兵、陆军甚至三军协调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在动力系统、传动装置方面我们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再就是,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和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车辆的防护性能。

记者:作为一名老兵工战士,您认为我国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前景如何?

王所长:首先,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战略战术思想发展陆军武器,强化“顶层”设计,从而满足作战需求;其次,要根据国际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提出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要突出重点,努力进行坦克装甲车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发展是决定未来坦克装甲车辆发展的关键,从总体设计,到各部件、各零件,我国都需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将信息化融入到坦克装甲车辆研制的整个过程之中。第四,重视火力火控系统的发展,把火炮的威力和精确制导结合起来,协调发展。第五,重视动力传动系统的发展,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防护性方面,被动防护、主动防护要同时发展。从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周边的国际形势来看,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可以说,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任务艰巨,前景美好!

记者:您作为我们杂志社的老社长,对杂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请您给我们的读者讲几句话吧!

王所长:首先谢谢《坦克装甲车辆》杂志的各位编辑们默默无闻地为广大读者传播国防知识,普及爱国教育;其次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正是由于您们的支持,才使《坦克装甲车辆》杂志有了今天的发展;最后,感谢《坦克装甲车辆》的作者们,是您们的辛苦为杂志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记者:感谢王所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您为我们做的精彩陈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