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

导读想必大家都知道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先后确定了两批11个省份作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就在今年,2020年11月17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在北京召开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邀请到了3个试点省份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他们开展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具体情况。

一、江苏

江苏省医改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少冬就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备案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

和一般的事业单位比,公立医院在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了190%;

而且,增加了10%到15%的奖励性绩效,这是一个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和绩效分配没有必然联系。

备案制的管理

备案制管理的核心是社会保障待遇,解决编内编外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异。

备案制管理作为一项创新制度,不仅仅为了备案而备案,要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制度,做到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统一。

备案不是目的,备案是一种形式,它是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编制不足的问题,其真正的内涵是背后的社会保障。

比如邳州市人民医院,它的编内和编外人员社会保障是一样的。编外人员一定要备案,备案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二、上海

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就“看病难就是看专家难、看病贵就是看大病贵、还有看病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改革措施的经验分享:

一般病人就诊要经历7-8个环节,其中一个是付费环节,在挂号、检查和配药就有三次排队。

今年5月初,上海市医疗付费“一件事”改革启动;

8月25日全市417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覆盖;

截至11月13日,57.67万人次“脱卡”完成门急诊挂号、收费及住院结算,涉及金额0.70亿元;

其中,信用无感支付2.27万人次,涉及金额101.35万元。

实施医疗付费“一件事”,主要有三方面影响:

基于国家“医保电子凭证”实名认证

覆盖全人群,自主选择银联、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渠道,打造就医付费“上海方案”。

最有特色的是为儿童服务。因为1到18岁的孩子脸形变化比较快,所以1到18岁的孩子很难建立医保电子凭证。

但是,现在1到18岁的孩子和亲属连起来的电子凭证同步激活了,挖掘“随申码·亲属随申码”功能,首创儿童医保电子凭证,并针对限额不足或无信用卡的患者,陆续上线信用卡提额、在线数字信用卡申请等服务。

提供全渠道应用 满足各类用户

依托“随申办”APP统一基础平台,作为医疗付费“一件事”的总入口,确保医疗业务有序开展,实现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脱卡信用付费、诊间移动付费、窗口托底付费”的付费方式全覆盖,付费方式自愿选择。

全流程打通 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如患者利用手机实现了线上预约挂号、线上复诊开方和在线付费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三长一短”看病烦的问题。

三、浙江

浙江省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就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体系,阐述了“四个分开”的破解方法。

建设医学高峰 助推区域分开

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按照“一分一策”的路径推动八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同时落地运行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健全完善了配套政策。通过医学高峰的建设,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危重省域外转率持续下降。

打造县级强院 助推城乡分开

全面推进70个县市区161个县域医***体的建设,县级龙头学科增加到166个,手术台次年均增长15%。

小城市和中心城镇的卫生院基本达到二级乙等以上院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夜间门急诊,门诊手术、住院服务的比例分别达到97.6%、95.7%和54.1%。

畅通转诊的通道 助推上下分开

落实基层首诊,县级医院首诊和县域不轻易外转三张病种清单,加强双向转诊服务,并与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相衔接,县级牵头医院向下转诊超过60万人次。

优化资源布局 助推急慢分开

引导城市医院控规模,做减法,特别是优化并重结构,扩大日间手术范围,提高救治质量和效率。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分两批确定的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切实发挥改革“排头兵”作用,既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又在综合医改“试验田”上深耕细作,狠抓落实见效,形成了一大批亮点经验做法,为全国面上深化医改、进一步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重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未来医药行业发展趋势非常可观,所以建议有意向的考生,尽早学习报考,早日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员,为祖国医药行业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