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登山的议论文

议论文?比较难找,这是以前存档的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剖析AA制

户外运动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AA制的户外运动方式也伴随着走过了十多个春秋。今天,领队式的AA制、AA制俱乐部和商业俱乐部并行天下,谁将会是组织户外运动的主流?谁将会在最终的角逐中胜出?眼下还是一个争论不休,争论不是因为谁掌握了真理,相反,正是因为谁都没有充分的自信力才产生了这样的争论。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还是组织者们,都在懵懂中,即便是看似有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方向,而那也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方向而已,用主席的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现在到光明的过渡,谁也不知道如何走。

市场上的一个规则就是存在既是真理,存在就是说明有市场。AA制在中国的起源有其必然性,户外运动在中国悄然兴起的时候,人数极少,有限的几个人找到一起到户外领略心中***同的向往的确是件美妙的事情。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商业运作是不可能的,同时国内也的确缺乏这样的人和资金,这样也就自然不会首先产生纯商业的俱乐部了。

AA制之所以产生,同商业性的户外俱乐部相比有四个先天的优势:

1、收入较低。2000年以前的户外店靠一点装备背包什么的支撑,根本就没有服装,更不用说睡袋了。那个时候的人的经济消费根本也不允许花几千块乃至上万块人民币来装备自己户外的行头。治理行装都是如此,自然也就不会再拿钱交付什么活动组织费用了,而相互之间的AA制的出行方式正好投其所好,大大降低了户外出行的费用。

2、不受约束。早期的AA制的召集大都是所谓志同道合者,相互之间比较随意,而这正是那时户外“雏驴”所追崇的。简简单单,无拘无束,乐在户外。

3、户外俱乐部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AA制服务的。中国形式各样的户外俱乐部的发起者,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喜欢,是这些人竖起了当年户外运动的旗杆。先天性的不足使得户外运动从开始就没有按照商业规则来运作,虽然这些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既能玩而又想当成一个事来做,说俗点就是既能玩又能转到钱。现在的户外俱乐部已经有收取组织费用的了,但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个时候的户外俱乐部更是对AA制言听计从,因为户外俱乐部的掌舵者可能本来就是AA制玩过来的,在从生存上来说,即便是AA制俱乐部也还是可以维持的,而与AA决裂则会意味着灭亡的危险。于是,在没有很大把握和成熟的市场环境的时候,选择了AA制。可以说,AA制的气候统领了那时户外运动的组织方式。

4、背包客。最初的背包客的体质应该说是高层次的,他们适应性强,用不着别人来为自己提供服务,崇尚户外风情与自虐夹杂间,商业服务也的确很难有市场。

转变

但是,随着户外发展的深入,无论在消费水准还是运动观念上,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参与户外的人数已经可以用规模来形容了,并且这个规模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户外的概念由原来的挑战、探险也转向了体验,原来的自虐也产生了对立面——腐败。可以说,户外运动已经由原来的个别人的行为转变成了社会大众的行为,而户外运动实际上变得称之为“户外活动”更为恰当。

户外运动一旦开始向大众化转变,参与的人群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体质有差异,年龄有大小,不同层次、喜好不一的参与人群再用AA制来组织显然是行不通了,并且这些人对待户外的心态也就是一次比较有特点的野外旅游,而有一个能够为其提供路线选择、安全保障和过程中食宿行服务的机构那是他们所希望的,这就为俱乐部的商业运转提供了契机。

收入的束缚对于喜爱户外的人来说早已不是关键的问题了。不要说驴,即便是为了好看,时髦,或是样式而买户外服装、鞋子、背包、小装饰品的非参与户外的人也不稀奇了。有多少人买户外服装是认真了解其性能?大多都是奔着样式、颜色去了,钱已经不是决定因素了。

AA制的随意性在给参与者带来美好感受的同时,也给参与者带来伤害和潜在的危险。早期的AA制的参与者都是有一定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的,相对而言他们比较强势。但是,现在通过帖子就召集的AA制的活动方式却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相互之间不相识,没有默契,组织者对带领的人员的身体状况不了解。更为致命的在于,AA制的运动强度都偏大,选择的线路和目的地的环境都偏向于恶劣,一旦出发后完全没有后勤保障和救援,因为如果带上这些辅助计划设施,AA制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尽管如此,AA制作为一种户外运动的组织方式将会长期存在下去,尽管可能在户外运动的人数中可能不在占有比例上拥有原来的强势。

在大众化的户外活动中,户外更像是有特点的旅游

俱乐部到底应不应该以赢利为方向

现在户外俱乐部大都是赔本转吆喝,那就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他们这样苦苦支撑是为了什么。不能否认,大部分户外从业者,还是在依靠兴趣和对户外的喜好在支撑着他们继续走下去。其实,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户外从业者对行业未来的期望还是很高,他们在为树立品牌而奋斗,在耐心等待收获的那一天。从这儿看,俱乐部的确是在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活着。

在商业社会,一切都是为商业而运转的,户外俱乐部的存在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如果说单凭着还好而支撑一家俱乐部,恐怕不会长久。无论俱乐部的存在是为了培育更为广阔的市场,还是直接带动户外店的销售,那么俱乐部的行为就是商业操作中的一环。既然如此,俱乐部唯有赢利才能长久存在下去。除非有钱玩,否则把俱乐部地位为不赢利是危险的。没有生存何谈抱负?可以说,赢利是户外俱乐部当前和以后的第一要务。

当然,户外俱乐部的经营者应该明晰的是:市场是在过程中形成的,现实的户外活动和户外活动产品市场缺乏成熟的、稳定的、成规模的消费者。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珠峰的攀登上了央视,中国人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也成了很多时尚杂志的谈资。媒体宣传过多地把户外引向了极端探险,不自主地把话语权给予了那些“英雄”,而这些让大众看来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而,户外大众化的宣传没有传播开来。虽然户外俱乐部也出现了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茁壮,但户外活动目前并且在今后几年内仍将是一个“小众”的运动。因为消费能力、市场受众、观念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等的原因,在今后几年内,AA制的俱乐部仍将是户外活动的主流。

户外俱乐部赢利点的思索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户外运动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日渐成熟,商业俱乐部有了其产生的现实条件和现实需要。原因很简单,今天一些高端的户外运动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AA制俱乐部所提供的面对普通大众的户外产品、户外路线、户外服务了。归根结底,随着户外运动市场的发展,消费群体的扩大,户外运动市场已经有了细分的可能。

对于每个户外俱乐部而言,今天的市场是机遇更是挑战。普及户外知识,培养户外运动消费者的工作仍将是今后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一个重点,而加强自身建设,面对细分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已经是户外俱乐部走向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看到,面对机遇今天中国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仍存在内部、外部的许多的不足。中国的户外俱乐部缺乏行业的协会组织,缺乏行业的考核标准,面对突发事件缺乏必要的预警和救援机制,最重要的是缺乏开发、引导市场发展的观念和手段。

目前户外俱乐部的赢利有4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通过户外运动装备来挣钱。这也是很多驴友隐忍不发,非议极大的一种挣钱模式。但商业首先不应该考虑人情的因素,而看待户外俱乐部也不应首先强调户外的的概念。商家言利是最正常的事情。对俱乐部而言,钱要大胆地挣,要努力地挣,要心安理得地挣,只要这钱赚的符合商业规则。

第二,通过户外运动来挣钱。现在的户外运动本身不挣钱,但通过户外运动俱乐部是在培养消费者,扩大消费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户外运动是挣钱的。而对今后来讲,如何结合自己当地的资源提供更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户外运动方案也是俱乐部需要思考地问题。譬如拓展训练就是户外运动一个很好的延展。

第三,通过更专业化、商业化的户外运动去挣钱。通俗讲就是努力向商业俱乐部去迈进。商业俱乐部的概念到今天仍然是概念,公允地讲还没有几家俱乐部能真正地称作商业俱乐部。真正地商业概念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大环境的营造和配合。简单地说,中国现在有高山向导吗?有相关的认证机构和认证流程吗?因此商业俱乐部仍然是一个概念,仍然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期待。如果有一天户外俱乐部真正商业化了,那么中国的户外运动市场也真的成熟了。

第四,俱乐部发展要有胸襟,加强横向联系向纵深发展。户外运动市场在向细分的进化中,人群流动也就出现的长距离、跨市跨省的长线活动。这样的后果就是外地的自己做的不擅长或是成本偏高,只能在本地扎堆,形成恶性竞争。俱乐部要有敢于整合户外大资源的气魄,先要合力将饼做大,然后才是分饼的事情。

户外俱乐部眼下赔本赚吆喝的局面一定不能支撑得长久。现在有的俱乐部是基本上不盈利的,但是可能它的人气还可以。但是这样的俱乐部往往都是依托于户外产品装备店,俱乐部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户外店的产品销售来运转的,这样的俱乐部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户外俱乐部,它只是店铺销售的一种促销产物。真正的俱乐部应该是面向大众的,面向社会的,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购买产品的会员之间。

真正的商业户外俱乐部,或者说是在向商业俱乐部渐进的俱乐部,没有可操作的商业模式进行运作,没有看到并且抓住赢利点,那是不可想象的。商业社会,商业的才是永恒的。?

作者:户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