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包车乱象需如何治理?
2017年12月31日7时许,哈尔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5死7伤,事故中中型客车为非营运车辆,是大学生通过一旅游网站与司机取得联系,约车到雪乡旅游。探访发现,网络上存在大量包车服务,多位车主均表示,自己所提供的包车为私家车,车辆没有营运资质,也不会与包车人签订合同,只要给钱就能成行。
如今,很多人去外地旅游或者出差都会选择包车出行,既是为了出行方便,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也就是说,公众对包车服务需求很大。其中,绝大多数人是通过网络寻找包车服务。然而,从记者此次调查情况来看,网络包车乱象丛生,比如旅行社车队中含有私家车;包车不签合同,不给乘客买保险;车主随意加价,车况堪忧……
可见,公众通过网络选择包车服务,其消费权益、出行安全都缺乏保障。相关案例已有不少,“血的教训”必须汲取。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仅2017年以来全国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旅游客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189起,造成87人死亡、377人受伤……但网络上仍充斥着大量不规范的包车服务,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理,网络包车今后还将制造悲剧。
虽然公安部门已提示公众,在出行、旅游选择包车服务时,请选择具有合法运营资质的车辆和驾驶人,不要乘坐私揽客源的“黑”客车。但是,一者,很多人缺少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对网络包车服务规范性不够重视;二者,公众很难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甄别包车的“黑”与“白”;三者,合法包车服务偏少且价格偏高,游客只能选择“黑”车。
对于网络包车乱象,笔者以为,治理必须“堵”、“疏”结合。所谓“堵”,一方面是规范提供包车服务的网络信息、网络交易等内容。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人选择包车服务时是通过网络来选择,记者调查发现淘宝、QQ群等平台提供大量包车服务信息。有关方面应该要求并监督相关平台履行审核和公开义务,以减少乃至杜绝“黑”车信息上网。
另一方面,各地交管、旅游等部门应该对非法包车服务始终保持高压治理态势。笔者注意到,针对旅游包车乱象,多地曾经整顿过包车市场。不过,这种整顿,既没有与网上治理结合起来,也是“一阵风式”治理。理应线上线下同时治理,更要长期持续治理。对于被投诉的“黑”车服务,以及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人,则需要从严处理“杀一儆百”。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众对包车服务需求越多越旺盛,而目前合法的包车服务供给远远不足。笔者以为,有必要给部分私家车从事合法包车服务的机会,即不妨允许车况良好、服务规范的私家车合法运营,以增加供给、满足需求。创业者、投资者应该从旺盛的包车需求中看到商机,监管部门应该像鼓励网约车发展一样,鼓励私家车从事合法包车服务。
毋庸置疑,对网络包车乱象不加治理肯定不行,但如果采取“堵式思路”治理肯定也行不通,只有“堵”与“疏”结合才可行。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借鉴网约车的某些管理思路和方式。比如,应该像允许网约车合法化一样,允许私家车提供的包车服务合法化;应当根据包车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总之,网络包车亟须规范化发展。
为了大家的安全必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