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思考(二)|《高手:解决法律难题的31种思维技巧》

一个劫匪走进了一家银行,劫持一位顾客为人质,要求工作人员交出现金。遭到拒绝后,他开枪打死了顾客。死者家属把银行告上法庭,控诉应该交出现金,毕竟只有5000美金。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审判呢?

可能你会觉得,人死了是个悲剧。和区区几千块钱比起来,人命损失太大。那位银行工作人员应该交钱的。但美国的法庭很可能判原告败诉。

你的分析是一种 事后分析(Ex Post)。基于事情已经发生,结果已经造成的情况下,讨论对所造成的伤害如何弥补,如何问责。

而美国的法庭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判原告胜诉,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在面对劫匪以人质威胁时就应该交钱,那么劫匪就会更多地选择去劫持人质。这是一种 事前分析(Ex Ante)。在未来的事情发生前,考虑当前的事对未来人们的动因有何影响。

再看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捕鲸人,用叉子叉到了一头鲸,但它没死,扑腾到岸边,正好路人甲路过,杀死了这头鲸,请问鲸鱼归谁?

同样道理,如果归了捡漏的路人甲,可能就不会有人去捕鲸,而是专门跑去捡漏。那捕鲸业要完。法庭一般会把鲸鱼判给你。

知识产权问题也是基于事前分析。如果某人创作的作品没有保护,TA 可能再也没有动力创作。

你在开车,路上一头奶牛突然窜出来,把你的车撞坏了。你把奶牛主人告上法庭,称他没看管好奶牛。

损失确实造成,按理应该赔偿你吧?那可不一定哦。美国法庭会根据奶牛主人是否做了应该的管理措施来判决。例如,如果奶牛场围一圈铁栏杆就能基本解决奶牛跑出的问题,且奶牛主人这么做了,那就不会认为主人该赔。

一圈铁栏杆可能只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还是有一些时候奶牛会跑到公路上。百分之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许是修筑围栏,并派个人全天候看管。但法庭不会要求奶牛主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样的成本太高了。做这些防范措施的成本可能远高于出事故赔偿的成本。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乍看之下这个规则似乎很无情,它意味着法律甘愿看到事故的发生。但其实这就是人们默认的处理原则。

按书里的数字,每年美国约有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于写作该书的时间), 但我们是接受这个数字的,因为否则我们大可以把车速限制在20码以下。但大家都认为超慢速行驶是浪费生命。

再看个例子。假设你在追捕一头野牛,你给了它一枪,它受伤了,但仍四处逃窜。这时又有位路人甲截住野牛并杀死了它。野牛归谁?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和那个捕鲸的例子差不多么?野牛归我。然鹅并没有。野牛很可能归那位路人甲。

这时法庭一般会判给最先得到野牛的人。而不一定是那个投入最多的人。首先说一下动因的问题。根据事前分析的观点,这么一来岂不是没人追捕野牛,而是都去捡漏了吗?但其实,如果判给投入最多的人,也许也没有人会好好捕牛,而去花很多时间和牛赛跑。这和捕鲸的例子不太一样。我猜捕鲸那一叉可能技术含量比较高。而正是如此如果判给捡漏人,会影响整个捕鲸业。

其次在没有动因问题时,这里主要考虑的是 管理成本 。"投入最多"的判断是更麻烦的。法庭需要证据且来一一判定你花费了多少时间,跑了多少路程,你那一枪是否是关键一枪等等。而判定"谁最先得到野牛"就容易得多。

另外一些资源的所有权分配也涉及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考量。

当然,作者也严谨地指出,在法律中是否应该应用经济学的效率标准是仍在争论的。

而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法律考量的这些标准也给我们启示,有的时候,牺牲效率的用户体验是否是最好的?除了考虑当前体验,是否也考虑对用户未来行为动因的影响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