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科学的重要论断,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12个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个倡导”表达了“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念。第一个层面是前8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层面是中间8个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层面是后8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下面,我们对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目标。富强,是国富民富,国强民强。国富民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是中华人民***和国屹立于地球的东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当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们着力建设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支柱。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和谐***处,党群、干群、军民、警民、居民、家庭都和睦友好,生有所

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敬的生动局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决定的。自由,人人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自由;平等,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生活,合法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医疗、劳酬、福利都能依法享受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社会主义社会的正义是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公正判断,其根本标准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制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管理安定、稳定、和谐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法律、道德规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是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成,是每个公民都要遵循践行的价值准则。爱国,是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感情,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祖国,报效人民,奉献社会,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已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发展作贡献,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都应弘扬践行的职业精神。诚信,从个人的诚实劳动、诚实守信、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到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都要遵循诚信准则,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健全社会公正信系统,约束、惩戒失信行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友善,公民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睦友好,修身律已,崇德向善,建立社会主义高尚的新型人际关系。

2013年12月中***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我们每个家长作为社会公民,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和引路人,都要自觉地认真学习和践行。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为什么说这是“战略任务”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从国家、民族来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万众一心地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艰苦奋斗。我们面对着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形势;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作为中国***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三交”、“三多”的新形势、新特点下,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构建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必须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精髓,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而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有效应对、抵制和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阴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指导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高尚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在全社会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和团结奋斗的***同意志,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实现上述“四个必须”的致胜法宝,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是从当前青少年一代来说,他们是迄今至2050年几十年间,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一代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担当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的历史重任。所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要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这是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党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贯彻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开展实践活动,落实到农村、企业、学校、家庭等基层,实现全覆盖,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

三、家庭肩负着教育孩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为什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重任,理由有二:第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既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什么样的德,我们一定要立社会主义道德;树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定要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灵魂。每位父母都殷切期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人成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但是,做父母的要懂得,无论孩子将来当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艺术家…..追求事业成功、生活富裕、家庭幸福等等,他们都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他们都应该热爱祖国,恪尽职守,诚实守信,友善待人,都会希望享有自由、平等、公正,都会拥护法治,都应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民主、社会文明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然,他们自己的个人价值追求也难以实现,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甚至会被社会淘汰、人民唾弃。

第二,中***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 “要从小抓起”,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家庭是一个感情集体,是培养孩子的基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家长这种“职业”,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成长,更重要的是负责培养孩子的“精神长相”,让孩子逐步地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身上的“精神种子”健康发芽、开花、结果,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生命工程”,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程。孩子的生命状态、人生梦想、品行修养、情感质量、行为习惯等等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所以,家庭教育绝不能成为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不仅贻害孩子和家庭,更会贻害国家和社会。所以,家庭、父母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四、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里着重谈谈家庭教育孩子学习和践行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问题,即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和友善行为,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一)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传统及深厚的文化积淀都是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爱国情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生动的教材。

1、培养孩子“家国同构”的意识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中国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家庭为基础衍生出一整套关系和生活方式。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家庭伦理还衍生出“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深入民族骨髓,并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在当今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依然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就是改变因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养方式,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学会孝敬长辈,感恩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回馈社会,报答祖国。培养孩子成为对自身、对家庭、对民族,对国家有眷念、有热爱、有责任的不变质的大写的中国人!

2、培养孩子“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意识

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曾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在当今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这种信念依然应该是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爱国情怀的强大动力。

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就是要引导孩子正确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改革的国情。让孩子懂得:中国人建设自己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是悲壮的,是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从清王朝覆灭到走向***和,从五四运动到军阀混战,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经历了数千万人的牺牲,终于建立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随后又经历了诸多波澜曲折的变革,终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确立了自己真正的世界大国的地位,让世界为之瞩目。

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懂得真正的爱国不是对敌人的漫骂和无理智的行为,而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胸怀“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

3、培养孩子学好汉语这门独特语言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自己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绵延不断的文化成就,汉语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产物。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蕴藏在中国汉语文字中,它使中国人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学好汉语,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就融化在血液之中,就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当今国际化、科技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家庭教育要从学好汉语抓起。让孩子从小写好汉字,掌握汉字,理解汉字;让孩子懂得,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保持了汉语,就保持了中国文化的根;让孩子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热爱汉语,以汉语为荣,让汉语在全世界具有更大影响力。

(二)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敬业精神

纵观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或有志之士,他们成功经验的核心在于敬业精神,就正在求学的孩子而言,敬业就是爱学习,就是要具有学习意识。在中国,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事业有成。孩子将来要敬业,那么从小就要开启孩子的学习意识,这个重任父母责无旁贷,而且应该与孩子***同学习,***同成长。

1、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

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鼓舞和唤醒。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很像一盘录像带,需要演示和体验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受挫、爱恨等)与行为,留下适当的印痕。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较为合适的应对方法,这个过程很像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如果家长在这个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让孩子留下学习的印痕,那么,孩子的学习意识就会在其成长过程中与日俱增。

唤醒孩子的学习意识,就是唤醒孩子心灵的过程。孩子的心灵由六部分组成:自尊心,这是精神的“脊梁骨”;自信心,这是进入大脑的“主程序”;责任心,这是管住自己的“心锁”;主动进取的精神,这是人生的动力源;学习兴趣,这是学习行为的生理动力;良好习惯,这是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帮助孩子健全心灵的最好方法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积极的鼓励,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求知欲、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孩子的生命之火、学习激情一旦被点燃,那么,他们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量,就会“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就会笑对人生的任何艰难曲折。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不应该是盲目无序的。家长应该明确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需要什么。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评判“优质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有:

⑴具有清楚的思维、表达、写作能力。

⑵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⑷具有敢于创新的独立工作的能力。

⑸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⑹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以上品质可以看出西方社会评判“优质人”的标准,除高分外,还应具备行动力、领导力、创造力、沟通力、协作力、理解力,具有无私博爱的人文精神,懂得给予、知晓回报社会等综合素质。

日本家庭教育的内容依次是:

⑴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

⑵注重正直果断教育。

⑶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情感和个性。

⑷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

⑸注重子女能自觉行动、有自己主张的教育。

⑹注重子女能理智适应环境的教育。

⑺注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

⑻注重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

从以上内容看出日本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更注重自身成长的修养和历练。

中国家长从中学习借鉴些什么可以因人而宜。无论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习惯教育、责任教育、法规教育、心理教育等等都是必须的,因为这些教育涉及孩子今后生存方向、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

3、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帮助孩子学习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很关键。不少父母习惯于“包办”,从小就包办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患上“学习依赖症”而被动学习。帮助孩子学习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在学习训练中形成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孩子拟定目标的意识。目标是成功的地图,设立了学习目标,奋斗就有了方向,目标越明确,就越容易成功。引导孩子养成拟定目标的四个要领是:

⑴引导孩子写下目标——在写目标的思维过程中孩子自然进入具体的规划之中,落实的内容逐渐清晰。

⑵限定“达标”时间——有了目标“路线图”,一定要给予时间限定,让限定的时间激励“达标”的行动。

⑶目标渐次提升——目标的难易程度与付出的努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不断提升目标的“高度”,让孩子跳起来“摘桃”。

⑷胸怀斗志——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斗志很重要。鼓励孩子自信、勇敢、智慧地为自己的既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拼搏不息。

其次,帮助孩子分析和克服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比如,列出“问题表”,让孩子自查对号,然后重点改正:

⑴积累不足;

⑵马虎大意;

⑶模糊不清;

⑷盲点漏洞;

⑸理解偏差;

⑹情绪不良;

⑺缺少方法;

⑻速度太慢;

⑼书写太乱;

⑽缺乏毅力……

在分类找问题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思路会越来越清楚,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

最后,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类与归纳,学会因果分析等等,从而形成持久、有效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