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汽车是否涉及性别歧视,歧视男性是否违法?
网友提问:
逛欧拉汽车展厅的时候没有接待,可是一同进店的情侣却被热情接待;感觉有被冒犯到,似乎欧拉汽车只注重女性汽车消费者,对于独身男性多少有些歧视的感觉。
由于个人是中年男人而且其貌不扬,可是这样就不应该被视为消费者而获得应有的尊重吗?
提问并附带一张自拍照,客观来说确实其貌不扬,但大多数人似乎都是这种气质;人总不应该以貌取人,否则就显得没有素养了。就网友的描述来看,欧拉汽车的做法确实不应该,不过这也可能是欧拉的一种营销手段。
欧拉汽车始终坚持做“女性汽车品牌”,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的第一天,欧拉品牌总经理也再次表达要“坚守女性赛道会为欧拉带来机遇”。
一个定义为“最爱女性”的汽车品牌显然不会过于重视男性消费者,只是这样的做法是否涉嫌性别歧视?这确实值得思考。
一般提到性别歧视往往是指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多见于职场,讲到女性对男性的性别歧视可能还真有些奇奇怪怪的感觉;似乎有史以来都是男权主导,而且不论在哪个文化体系中都不例外,所以很少听过对男性的性别歧视。但客观上确实存在,不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其他领域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文员,秘书,服装销售类或家居饰品类的销售,招聘男性的多吗?
基本没有。
当然除非是一些上规模的企业的秘书会有男性,因其要承担的任务往往更多且难度较大一些;而一般公司招聘这些岗位的员工普遍是不要男性的,这就是典型的性别歧视,只是时间久了就变成了“约定俗成”,大多数男性也不愿意尝试这些“女性岗位”。不过总要较真的人,曾经就有一个英国小哥因为应聘服装销售被因只招女性被拒绝起诉了该服装店,最后获赔六个月的工资。
这是在职场,在消费领域有过吗?
也是有案例可参考的,而且就在国内;几年前有一家成都火锅店因性别歧视被处罚,因其拒绝“无女伴陪同的男士就餐”;不论其出发点是营销炒作还是其他,这个做法都涉嫌性别歧视和损害消费者权益,这家店已经关门大吉。
作为经营方理论上不能拒绝男性消费者,当然特殊一些领域除外。
可是汽车并不是只有女性才能消费的商品,所以如果欧拉汽车拒绝卖给男性消费者就违法了,不过欧拉并不会也没有这么做,只是没有表现出对男性消费者的重视和足够的尊重。所以欧拉并不违法,这只是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态度哪怕是恶劣也不违法,只是显得没有品格罢了。
欧拉汽车缺乏对男性消费者的重视,这是客观事实,一定要说有过什么不当的营销,似乎也只有早前的一次发布会上的描述。
购买力排名:
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在欧拉品牌的眼里,客观来说男人是最不被重视的,因为在其眼中男人的购买力还不如狗,这可能是涉及到侮辱或歧视的。
不过这充其量也只算是一次低级的品牌营销,里面的描述漏洞百出,首先少女是12~18岁,主体根本不是汽车消费人群,家庭为其的消费方向也主要是教育;儿童也是如此;少妇原本是一个名词,或者理解为中性词,而现在已经成为被“X幻想”的对象,这个词已经带有贬义;老人的消费主要面向医疗或出行;狗是成精了吗?它们自己懂得消费?
荒诞不经。
这样的排名即便体现出的不是欧拉品牌对男性的歧视,也能体现出其品牌底蕴的缺乏,但这毕竟是之前的事情了;可是欧拉品牌在几个月前在被问到男司机是否可以买欧拉的时候,回答称“可以买,但是不好意思,我们关注的可能不在你这儿”。
欧拉汽车就是这样,有些文案的描述确实会显得很冒犯,只是也很难定义为性别歧视,也就是难以定义为违法行为;其品牌人设已经定位面向女司机的品牌,所以男性就别凑热闹了,否则即便开了欧拉汽车也会被异样的阳光看待。
只不过欧拉可能不明白大多数女性汽车消费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家庭中不可能没有男性;原生家庭至少多数是有父亲这个角色的,如果这个角色会引起品牌描述而感觉被冒犯到,或者其三观很正,既没有对女性的歧视、也不认同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的观念,那这样的家庭教育出的姑娘往往也不会接受有这种特点的品牌与商品。
婚后的女司机购车,掏钱的可基本都是男人。
所以欧拉汽车其实是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尴尬的定位,想要从女司机口袋里掏钱却没有搞清楚钱是谁的,马屁没有拍到点子上;而一些文案又有着明显的“女拳”的味道,然而鼓吹“女拳”的女性往往是不具备汽车消费能力的;真正的高知女性大多并非很小资,在大宗商品的消费上往往会大众一些。欧拉坚守女性赛道是否能等到未来真的是很难预测,除非现在少女们未来能变成欧拉品牌想象中的形象吧,也许很难。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