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本是美德,为什么在秦朝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这种行为叫?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最早的出处是《易经》。《易经》有云:?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也就是说,凡攻击愚昧无知之人,是寇贼行为,会受到惩罚;对于抵御或制止这种寇贼行为的人,应受到支持或保护。这是类似正当防卫的规定,当自身或社会受到侵害时,奋起出击是受法律保护和鼓励的。
当今社会,?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但在距今两千年前的秦朝,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秦朝关于?见义勇为?的规定
1975年,湖北云梦县出土了一批记载秦朝法律的简牍,其中一篇名为《法律答问》的秦简中就规定 :?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有人在公***场所(大道上)看到有人被人侵犯受伤,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如果不加以救援,会被罚两套铠甲。
放到今天这种法制社会来说,这条规定貌似不太合理。要知道今天讲究的是?以人为本?,?见义勇为?虽然是每位公民应该具有的品质,但是凡事都要讲究个度,不能拿着?见义勇为?当免死金牌,宣泄自己的个人情绪,打着正义的幌子做出违法的事情。比如村里抓到个贼,大家一哄而上,殴打这个贼,贼死亡,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
但是法律也要看看时代背景。秦朝这个规定,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那个时代通讯不发达,发生分割事件无法及时报案,而且负责治安的?求盗?也不可能马上能够赶到现场。因此,在场民众去分担救助责任,对社会安定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有人说,如果我看见了侵害行为,但我没有能力制止怎么办?这点你就多虑了。秦朝百姓耕战结合,农闲时都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可以说秦国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只要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成年人,就肯定受过军事训练,具有制止犯罪的能力。
有人说,要是我天生胆小,就是不愿意管闲事怎么办?不要紧,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件很大的侵害案件,比如说出了人命你没有援手,那政府就会为你准备好牢饭。这个牢饭有个名字,叫做?连坐法?。
秦朝的?什伍?制度
秦朝在管理人民时,实行?什伍?制度,也叫?户籍相伍?制度。在秦国,不论男女出生后都要登记户籍,死后除名,大家有福不一定能同享,但有罪一定会连坐。
秦朝的户籍登记中,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土地等项内容,是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在商鞅变法初期,这种制度相当严密。法律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检举。一家犯罪,其他九家若不揭发,十家一起连坐。这种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人口和收入。
不过你也不要怕,连坐制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开始有了各种先决条件,不再是?一人犯罪,全体连坐?那么简单粗暴。
与你同一?什?的邻居犯罪,你有没有责任?这要看你知不知情。《法律答问》上写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偷钱之后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如果知道他的犯罪行为而不去举报,事后要被罚缴纳一面盾牌 ;如果主人确实不知道这个客人偷了钱,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不过,为了提高老百姓举报违法犯罪的积极性,秦朝对见义勇为者不遗余力的进行物质奖励。如果你看到有人伤人,你能当场抓住他送官,那他身上的钱全归你了。如果你有一双慧眼,认出了逃犯并将他抓获(在没有照片的掳,这个难度有点大) ,可以得到两斤黄金(别高兴得太早,实际上是铜)的奖励。
两斤黄金对老百姓的诱惑太大了,以至发生了很多抓错人的案子。因为秦朝犯罪的人先要受一种叫?完刑?的惩罚,也就是要把脑袋上的鬓角剃掉,结果很多秃子就被?见义勇为?者扭送官府。秦朝通过这些规定,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为了?朝阳群众?,时刻睁大警惕的双眼,社会治安一片大好。
秦朝见义勇为的案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政府的引导下,见义勇为已成为每个秦人血液里的基因。《岳麓秦简》记载过一次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一位丧偶独居的女性,在某一天有一个混混潜入她家,欲对其非礼。这位女性很聪明,推说大门没关好,会被人看见。混混便让她去关门,结果这位大姐一下子冲到门外大呼救命,她的一位邻居听到后立刻赶来帮忙,将混混扭送到官府。不用说,这位混混身上拿来装B的钱,全落入了这位?朝阳好邻居?的口袋。
政府要求老百姓见义勇为,那自己应该怎么起带头作用呢?客观的说,秦朝法律对官员的要求比老百姓严格多了。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有一天,你好好的坐在家里,有强盗冲进来抢你家东西,你在大刀的威胁之下,不敢大声呼救,只能看着强盗抢了东西后扬长而去。你等强盗走后报官,官府后来抓住了强盗,那么在定罪时,你的左邻右舍有没有责任呢?
答案是没有。因为你没有呼救,你的左邻右舍不知道你家来了强盗,当然不会来援救。但是,你的邻居里有一个人要担责任,这个人就是管理你们的什长,也就是?里老?。
这个规定好像不合人情,但是谁让他是?官?呢?虽然他这个官小得不能再小,但是当了官,就要承担官员的责任。实际上秦朝官当得越大,身上的责任就越重。
尽管在你被抢这件事上,?里老?本身没有责任;但罪案在他的辖区发生,就证明他们平时治安工作没有做好,至少有玩忽职守的嫌疑,所以必须要负责任。
秦朝的这些法律规定,就好比是制定了一条?见死不救罪?。因为《法律答问》规定, 如果有强盗进入某户人家抢劫,伤及主人, 主人呼救, 周围的邻居 如果不救,就会被判为犯罪。
汉朝以后,见义勇为方面的立法也更加详细具体。汉朝规定:无故进入他人住房进行犯罪行为的,?杀之无罪?。唐朝的《唐律疏议》同样规定,老百姓捉住盗贼者,盗贼身上的赃物赃银,都赏给捉拿的?朝阳群众?。这些法律都有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法律保护的思想。
见义勇为能不能入法?
今天法国的《刑法典》与秦朝的规定有些类似。法国的《刑法典》明文规定: 任何人能立即采取行动阻止侵犯他人人身之重罪或轻罪发生,这样做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又并无危险,但却故意放弃行动的, 处 5 年监禁 50 万法郎罚金。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 能够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同样处 5 年监禁 50 万法郎罚金。
就实施的原因与目的来看,秦朝主要是在人口少、通讯落后的条件下,用法律强化人们的胆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法律万能的表现;法国法律则是将防治违法犯罪的任务从单纯地由国家来承担,变为由国家和社会***同来承担, 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与利用资源,强化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的道德关系。
我们今天有没有必要设定个?见死不救罪?呢?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的生命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瘦小的老头去和凶狠的杀人犯搏斗。
秦朝连坐制将权力和责任放在了对等的位置,法律规定老百姓必须见义勇为,官吏们更要带头。所以,?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不对的,至少在秦朝,它不是美德,而是法律规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