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与制度化两者的区别?
一、不同定义
规范化:规范化的一种状态。今天它被用来指一些更合理的东西。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一种特殊的、不稳定的方式转变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制度化是群体和组织的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规范化和有序变化的过程。一些社会学家把组织领域的制度化作为组织变革的一种方式来研究,而另一些社会学家则关注于制度的完善。
二、功能不同
规范化:是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对“长”字提出要求。努力学习“状态”这个词。在“华”字上写文章。具体的管理目标,明确的责任,每个人都在管理中,到处都有管理,一切都看管理,始终管理。
制度化:制度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正功能秩序功能:
制度化使群体和组织体系完整规范,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控制功能:制度化有助于规范的内化和行为的协调,在社会中起着控制作用。加强组织职能,制度化可以将组织成员的命运与组织的兴衰联系起来,增强集体凝聚力。
2.负功能僵化:
制度化倾向于使社会成员追求稳定,阻碍组织对社会经济变化的适应,影响组织的适应性。保守主义:组织的制度化程度越高,其成员,尤其是领导,就越倾向于保持现有的组织结构,保持既定的权力和地位,忽视组织效能的发挥,影响目标的实现。
三、性质不同。
规范化是习惯性的,制度化是强制性的。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一种特殊的、不稳定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公认的固定化模式。
制度化是群体和组织的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规范化和有序变化的过程。一些社会学家把组织领域的制度化作为组织变革的一种方式来研究,而另一些社会学家则关注于制度的完善。
规范化是指“正常状态”,这里的“规范化”是指: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形成动词,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变化。“正常化”的意思是它趋向于正常。今天它被用来指一些更合理的东西。
扩展资料:
将发展理念制度化
尽管这一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治理环境污染都需要一个过程。以大气污染来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大气中PM2.5的浓度较空气质量标准仍差得很远,而重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前路艰险,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不只理念上要有,更要将其制度化、常态化。我们太过习惯走过去的发展模式,稍一松懈,就容易滑回老路,因此尤为需要警惕。
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建立起来,不因各级、各地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发展阶段的改变而改变,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治污、彻底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要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的落实。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对各级各地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展、实施,要不断进行评估、修正,真正找到彻底解决污染问题的最佳途径。
再次,在法制建设方面,随着环保法的修订,水、土壤等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于现有制度,因此,要加紧修订的步伐。
这种修订不只是环保领域法律法规的修订,而应当是所有相关法条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中央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新精神和理念。
最后,当下环境执法队伍的力度仍有待加强。当下的环境监察队伍没有完全的执法权,执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难题,如果能建成一支环保执法警察队伍,将对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大有裨益。
百度百科-制度化
百度百科-常态化
光明日报-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