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法律新闻
中美监管双方都不肯让步或合作,到时候这260多家“中概”企业又该如何是好?回归A股或港股固然是好方案,但260多家企业合计1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任何市场都将难以承受。
文/《汽车人》张恒
12月2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今年5月,该法案已于参议院通过,目前将移送白宫由特朗普总统签字生效。法案规定:外国证券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
今年8月,美国财政部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要求已在美上市公司最迟于2022年1月1日前满足PCAOB开展检查的相关要求。
在美国挂牌交易的业务主要在中国的“中概股”,均通过美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和OTCBB市场挂牌交易,其中OTCBB是场外交易所,可以理解为是美国的“新三板”。根据新规,它们都要受到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监管。
PCAOB是对企业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检查要求,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都是聘用的诸如“四大”的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如此,它们可能仍然难以完全满足新法规的要求。原因是,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向PCAOB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存在一定的限制。
根据中国相关规定,在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审计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国内,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具体的,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2009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除要求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新《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明确规定,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不得在中华人民***和国境内直接进行调查取证等活动,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简而言之,就是两国的法律存在冲突,一边不许拿走,不给看,一边是要审计,必须看。
这也就意味着,“中概股”遵守一方的法规,就必然违反另一方的法规,“里外都不是人”。
12月3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事表示:“美方行动只不过就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政治打压的一个具体的行动,也是希望遏制中国发展的具体表现。”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事宜表示:“从法案以及美国国会有关人士的言论看,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上交众议院表决的新闻在11月28日爆出,之后的三个交易日里,“中概股”明显跑输美三大股指。11月30日、12月1日和12月2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收于-0.06%、+1.28%、-0.05%,而雪球30中概指数同期表现为-3.52%、+0.05%、-1.08%,三个交易日雪球30中概指数跑输纳斯达克综合指数3.38个百分点。
“中概”第一权重股阿里巴巴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52%;第二大权重拼多多同期累计上涨0.02%;第三大权重京东同期累计下跌5.68%。
三家造车新势力中,蔚来这三个交易日里的涨跌幅度分别是-6.43%、-10.23%、+5.78%,累计下跌11.49%。其中的周三,众议院投票表决该法案的当天,蔚来股价低开高走,开盘一度下跌13%,随后多头又逐渐把股价拉了回来,最终收盘上涨5.78%。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是同样的走势情况,三个交易日里小鹏汽车累计下跌了10.77%,理想汽车累计下跌9.81%。
中美两国监管法律的冲突对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造成极大的困扰,打算赴美上市的企业将变得困难重重。回过头来看,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企业回归港股很可能是对新的监管法案率先有所准备,而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于7月和8月在美挂牌上市也可能是为了赶在这个时间窗口前占个坑。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具体实施还有一段时间,如果中美监管双方都不肯让步或合作,到时候这260多家“中概”企业又该如何是好?回归A股或港股固然是好方案,但260多家企业合计1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任何市场都将难以承受。
12月4日,美三大股指均现盘尾跳水,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微涨0.29%和0.23%;雪球中概30指数上涨1.05%,四天来首次跑赢指数;“中概股”前三大权重,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东分别收于+2.14%、+2.26%和+0.76%;而造车新势力的顶部形态进一步得到了验证,在12月3日三家企业出现明显反弹后,再度步入跌势,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分别收于-5.48%、-7.46%和-7.02%;行业垂直媒体汽车之家则收于+2.44%。
附“中概股”名单
(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