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翻译职业的思考]mbti职业性格测试在线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相互交往与交融成为必然,于是对翻译人员就有了很大的需求。从人类历史发展和整个世界动态的角度看,翻译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资源的整合、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数世纪的发展,翻译必将或者已经成为一门现代职业。

一、翻译是一门职业

首先,翻译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并具有一般职业的***同属性,即服务他人,获得收益。其次,文化的传播,尤其是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广泛,使得翻译的存在成为必然。第三,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翻译单独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可行性。第四,职业发展的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推动了翻译作为一门职业的建立和发展。第五,随着电子和计算机的问世和发展,翻译出现了新的形式,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第六,翻译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翻译不仅是交流手段,还是一门需要训练方能掌握的技能,更是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职业。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翻译也势必成为一种现代职业。但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情况如何呢?

二、中国的翻译

1.中国翻译能否成为一个现代职业

就中国而言,笔者认为目前在中国翻译不能简简单单说是一门现代职业或不是一门现代职业。从职业分类和要求来看,目前中国的翻译人员,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只有少部分人具备了相关素质和资格,大部分从事翻译的人员还不具备一个合格翻译者的素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上的各种地位与日俱增,这给中国的翻译产业和从业人员带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在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专门的翻译人员来解决各个领域的翻译问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的外语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在中国的翻译领域悄然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的合格翻译人才确实太少,急需培养,这也正是我国2005年独立设置本科翻译专业和2007年独立设置翻译硕士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和香港的高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培养翻译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这里能看出,中国的翻译行业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可以断言未来的翻译职业肯定是需要有很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职业岗位,当然也是一门现代职业。

从翻译者来看,目前大部分从事专门翻译的人员,都是兼职或自身工作需要。这些人包括大学教师、高学历懂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必须掌握外语的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或涉外工作人员,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或专业领域,拿着一份自己本职工作的薪水,而并非靠翻译来发展自我或养家糊口。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没有行业标准和人人都可以做翻译的错误认识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养活自己,更谈不上的自身发展和职业追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中国的翻译还不是一个特色鲜明、标准明确、讲求专业和被社会认可的一个专业岗位或一门现代职业。

但从世界翻译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翻译也会与世界的翻译一样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并有比较成熟的行业协会,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翻译素质和技能规范。到那一天,中国的翻译行业和翻译人员必能大展宏图,成就非凡。

2.中国的翻译人员地位如何

翻译和其他从事各行各业人员的地位一样,收入越高,地位越高,越受人亲睐。翻译人员的社会地位取决于行业受人重视的程度和经济回报。究其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

(1)中国翻译起步晚。中国真正的翻译发展直到晚清时代才开始,起步晚,且多是引进性翻译,即外译中,而不是出口性翻译,即中译外。那时中国的翻译多在于满足政治需求,翻译者多为那些进步青年和心存救亡图存的政治领袖,翻译很少关照到经济需求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发展方向的偏离,势必造成翻译这一工种都谈不上是一种职业,也就无从谈起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到了现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翻译服务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并开始成为主流,有了翻译职业,从事翻译的人员社会和经济地位开始上升。

(2)翻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中国的翻译人员的社会地位参差不齐。对于翻译高手来说,如果有机会的话,那么翻译收入肯定不菲,甚至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这样的人社会地位自然就高;而对于绝大多数都是翻译“童鞋”的人来说,要想通过从事翻译有较高或者很高的收入恐怕除了坑蒙拐骗的伎俩之外,很难有什么方法了。在现代社会,人们很难为了冒那么大的风险来追求一个前途尚未明朗的职业而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很多本来从事翻译的人员也就另谋其它职业了。

(3)中国的翻译人员大都自身都有一份全职工作,翻译只是兼职。在笔者认识的很多老师或者同事和同学中,就有很多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的,也经常有人请笔者给他们翻译一些东西。在他们看来,一个学英语的人,肯定能从事翻译。其实,我们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否能够从事翻译工作。无外乎是想试试自己到底行不行,或者是想丢不起这个面子,或者根本上还是想挣点零花钱。殊不知,一个从未进行过专门翻译训练的人,是根本做不了翻译的,如果硬要说能,那肯定是在痴人说梦,如果硬要为之必是“制造垃圾”,危害社会和人民。这样的翻译,社会地位如何提高,恐怕只会越来越低,让更多的人看不起翻译这个职业。当然,在中国目前现有的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和人人都可以做翻译的错误认识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养活自己,更谈不上自身发展和职业追求。

(4)中国的翻译人员大都是从事文学翻译而非实用翻译。据统计,真正的文学翻译只占整个翻译领域的10%, 而剩余的90%都属于非文学翻译,即实用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完全两样,中国现有的大学翻译课程多是文学翻译,实用翻译课程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不能有机对接或吻合。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做不了真正的实用翻译,翻译出来的文字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不能工作,目标语言的使用者看不明白,起不到交流和工作的目的。而实用翻译要求有专业的严谨性、准确性和正确性,这是文学翻译人员无法做到的。

(5)翻译收效比较慢。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磨练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才能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翻译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本族语和目标语的文字功底,有良好的文学和文体功底;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专业的翻译技巧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和不断学习各种知识的精神。要具备这些技能和素质,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翻译要以市场为导向。任何职业都要考虑市场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的载体就是市场,没有市场的翻译,就不可能带来收益,也就不可能有人会从事翻译,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翻译的价值。翻译者就无从谈其社会地位。但就目前我国的翻译市场来看,鱼目混珠,良莠不分,没有行业规范,导致翻译市场极其混乱,方方面面都对翻译者不利,甚至导致翻译者的生活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7)中国的翻译有圈内和圈外之分,圈外的翻译人员鲜有机会进入圈内从事翻译。据了解,在某一地区或城市,无论笔译还是口译,只有那么一圈人在从事或者说垄断从事着该地区或该城市的口笔译工作。先不论这个圈子里的人是否都能从事翻译工作,但在这个圈子内,他们的口译或笔译可以相互介绍业务,或者相互予以照顾,***同维系着这个圈子的存在,也维系着这个圈子的利益。况且,就是在这个圈子里的也未必人人都能胜任翻译工作。在圈子之外,往往具备翻译素质和资格的人也无法进入所谓的圈内。当然,还有很多正在不断求索,试图进入翻译领域和翻译圈内的人士,对他们来说前途并不明朗,代价也过于高昂。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是无法享受到翻译的高贵地位和不菲的经济收入的。

3.对中国翻译职业现状的反思

第一,中国的翻译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方才能有出路。第二,中国翻译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翻译培训,把翻译课作为一门外语公***课程来处理。第三,有选择地进行专门的翻译人才培养,即培养实用的翻译人才,从事专门的翻译工作。第四,努力提高翻译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只有经过专门训练,达到行业标准的人,才能从事专业翻译。第五,翻译课程的设置和翻译的内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服务。第六,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避免不当竞争,管理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翻译业已成为一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职业,中国的翻译同样也会成为一个现代职业。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以至于让中国的翻译人员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专业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认识、体制、机制、教育、行业、市场、社会等众多方面努力。正如姚锦清教授所说的那样,中国的翻译领域正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但同样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的翻译如此,中国的翻译教育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