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个《给孩子留下什么》的作文
我们该给孩子留下什么
天下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疼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我国大多数父母而言,因为几乎都有过小时候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记忆,所以他们对于孩子的疼爱,首先做到的就是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
而对于有机会利用手中权势来谋取私利的人来说,这种满足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皆有欲望,这是人的动物性之一。而如果撕去了道德与文明的约束,这种欲望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并且永远比现有的物质条件要高出一大截——不管金山银山,仍然满足不了。要真正的满足,除非是道德与文明的回归——但放纵到一定程度,这种自动自觉的回归是几不可能的。或者,干脆被法律迎头痛击。又或者,人死灯灭。
但当贪婪的父母被法律严惩或者人死灯灭之后,给孩子留下的是什么呢?很多贪官污吏的案例告诉我们,这些孩子要么沦为父母的同流合污者因而同样受惩罚,要么面临一个破碎的家庭,从物质极大丰富的巅峰一跤跌落贫穷的深谷。更可怕的是,在父母曾经的宠溺之下,他们基本丧失了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进行正常劳动和生活的技能。就像从前封建帝皇的皇子皇孙,一旦流落民间就只能成为乞丐——除了伸手要饭吃,他们别无所能。
如果那些在爱孩子的名义下贪婪敛财的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终将长成一条寄生虫,他们会作何感想?
退一万步,贪官污吏没有东窗事发,安全着陆了,他们又将给孩子留下什么呢?孩子有了花不完的钱,因此,他不必再去辛苦劳动;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因此,他不必担心他的要求是否过份;孩子可以无限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因此,总有一天,他的胃口大得超出父母的想象……于是,他不用学习了,不用劳动了(他也就渐渐丧失了这两种能力),可以日日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可以在挑选异性时任意取舍。当种种感官刺激达到了饱和,精神空虚就来了。为了填补这样的空虚,更大的欲望又开始出现。这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途。而在这样的路上,除了那些别有用心的狐朋狗友,孩子将会永远孤独。因为他太容易达到目的,所以他早已不用去关心别人的死活。而这种漠不关心,总有一天会表现他对父母的态度上。
那个劝告母亲不要顺手牵羊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母亲终于从他天真无邪的话中悔悟过来。他对母亲的拯救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拯救。我们往往说一个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但这张白纸总得绘上一些什么色彩。而父母就是给这张白纸绘上第一笔颜色、甚至定下全部色彩调子的人。可以推测,如果那个顺手牵羊的母亲依然不知道悔改,这个年幼的孩子在母亲权威地位的影响下,非常有可能会渐渐默认这种行为,然后发展到赞成,然后终至亲自动手牵回别人的羊。这样的后果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其实这个母亲顺手牵羊的主要原因不过是因为家境贫寒,想改善一下生活。这里面难免有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疼爱。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它的基础就是被人类亘古以来一直赞扬着的母爱。但是,当方式不正确的时候,好的出发点也会偏离原来的方向,到达错误的终点。
从小的方面看,贪污腐败毁掉的是很多人贪污腐败的出发点——自己的家。很多贪污的人开始收受不该收受的财物时,念叨的都是爱人与孩子。但到了最后,恰恰是这些目的为了爱人与孩子的行为,彻底地毁掉了自己的家,毁掉了爱人与孩子的前途与幸福。这实在是新的南辕北辙的寓言。可惜那些身处欲望沼泽的人,没有多少个认为自己会成为寓言中的主角。对于生活,他们永远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是最有发言权和选择权的。殊不知,生活从来不会厚爱那些过度索取的人。
所谓“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宿一床”。生活所需其实非常简单,而生活的简单往往带来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要那么多财物干什么呢?那么多东窗事发的贪官污吏, 他们家里囤积的财物,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其实极少。很多事后被拍卖的东西,都是尚未拆封的。为了那些没用过的东西,东藏西掖的金钱,最后枉送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这不是非常可惜吗?如果要把这些东西留给孩子用,那么岂不是恰恰说明你的孩子非常无能,自己根本没办法养活自己?就算多能干的孩子,当他知道自己拥有这么多东西,可以不用学不用干就衣食无忧时,他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好好享受吧?而一旦停下来享受这些不义之财,就无异于金丝雀飞入笼中,渐渐失去飞翔与觅食的能力。这只可怕的牢笼,恰恰是自以为深爱孩子的父母用自己贪婪的受贿腐败构建的。
《羊城晚报》上刊登过这样一则寓言:
儿子着急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爸爸从容地回答:“你不必着急,慢慢成长吧。我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你今后的幸福铺平道路。你看我忙些什么事情?正在为你存好百年的口粮,盖好几辈人住的房子,缝制几代人的衣服,让你温饱无忧。” 可儿子伤心地说:“你要是不知道今天有多么美,你还会为我留下美妙的明天吗?” 爸爸抬起头往前看,他看到了一个问题:今天如此沉重,明天如何承载得起?我们到底要给明天什么礼物?
我们的明天就是孩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