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上海黄浦区河间路拆迁补偿具体标准是什么?
今年1到5月份,中心城区旧区改造***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6.5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以上! 这一漂亮数据的背后,是申城旧区改造试点新机制发挥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各区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旧区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旧区改造新机制的试点。昨天下午,市政府召开上海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工作经验交流会,杨浦、闸北、黄浦等区相继介绍经验。市领导的讲话一锤定音———今年下半年,有条件的旧改地块全面实施旧区改造新机制。 优化“数砖头+保障” 以往,旧区改造常被“数砖头”还是“数人头”困扰。一些老百姓戏言,最终还是“数纸头”(钞票)。不过,今年上半年,部分中心城区尝试了“数砖头+保障”的新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黄浦区东元坊基地率先探索了“数砖头+住房保障托底”的办法。基本思路是以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估价作为补偿安置标准,人口多、面积少的通过住房保障解决。 杨浦区在平凉西路(二期)、12号线、河间路基地也试行了这个新政策。对真正有居住困难的对象实施托底保障,从而剔除那些钻政策空子的投资客和投机者。 “阳光到底”结果公开 想动迁,盼动迁,动迁来了迁不动———此前,不少旧区在改造过程中,常陷入这样的怪圈。归根到底,是老百姓“患不均”。对此,今年上半年,各区普遍坚持了“阳光动迁”措施。 在闸北区,居民们被组织参加“看房一日游”活动,了解安置房源小区和周边配套情况。在北广场(三期)基地拆迁过程中,每户居民都有多套方案可选择。居委干部、社会公信人士组成监督评议小组,当好“老娘舅”…… 在黄浦区董家渡13A、15A地块,动迁安置结果公开透明。在杨浦区平凉西路(二期)、12号线基地,全面推行“安置结果上墙公示”,还搭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拆迁居民代表等组成的第三方公信平台。卢湾区建国路390基地采用了科技手段,在动迁基地设置触摸屏,让老百姓随时查阅动迁结果。 守底线打击“动迁黄牛” 承诺了“阳光动迁”,各中心城区动迁基地也做到了“坚守底线”。不为了追求动迁收尾、动迁进度而放口子,增加动迁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老百姓“先走吃亏”的顾虑。 在闸北区一些动迁基地,出现过“动迁黄牛”。他们要求充当动迁居民的谈判代表,想从中捞取不义之财。对此,闸北区会同公安部门,展开打击调查,同时加大宣传,遏制了这一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