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国故事

法律常识,案例分析,法规条文,与法律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一、典章制度 视贪官如寇雠的朱元璋

明朝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其严峻程度堪为历代之最。尤其开国君主朱元璋,更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法令倡导方面,他特制「申诫公侯铁榜」〈***有九条严律〉,并将历代昏君如商纣、秦二世胡亥、隋炀帝、宋徽宗等败国史迹,制成壁画,要求皇子百官引以为诫;同时经常发表惩贪与贪官亡国等言论,如亲自编写「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书,搜录150件贪官案例,以强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经讲过:「不仅贪钱、贪物者是贪官,贪声贪色者、贪权贪势者、贪谀贪名贪享乐者,也都是贪官…。」可见他对贪污问题,已达「洁癖」的地步。

在执行严刑峻罚方面,他更是绝不手软,一次惩杀成千上万人,犹如家常便饭;如蓝玉一案,即杀了二万多人。而杀的官阶层级方面,从宰相、皇亲国戚、驸马、大将军、尚书、钦差大臣到侍郎、各级地方官吏等,无一不杀。至于惩罚方式,则尤其琳琅满目,最残忍者如剥皮实草〈公开曝陈〉、抽肠、凌迟等不一而足。尽管如此严厉执法,但贪官污吏却未曾少过;诚如被朱元璋惩杀的贪官吴金德临死前说的话一样:「只要这个世上有钱在,就会有人贪污,贪官是杀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经说过:「我欲杀尽贪官污吏,奈何朝杀暮又犯?」所以说,单是让官员「不敢贪」,还是不够的!

有人曾开玩笑说,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标准,今天的公务员大概有九成以上要被杀头。尽管朱元璋以「血腥」著称,但他却是一个非常爱民如子的皇帝;例如他很重视发掘民隐民瘼,并特别在乎百姓对他的评价,只要是民众举发的贪官污吏,十之八九都大概难逃一死,而且只要是民众所提出的兴革意见,他都照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皇帝。

二、廉洁事迹 收礼有道的孟子

有人质疑孟子说,你以往在齐国时,曾经拒绝齐王所送的一百镒黄金,后来宋国及薛地的君主,分别送你七十镒及五十镒黄金,你却都收下来,是否有标准不一,不为人知的道理呢…?孟子说:「在宋国时,因为要离开继续周游他国,宋君于是送我旅费,以便我完成后续的工作,所以我收下来了;而在薛地时,因为有人将对我不利,于是薛君送我金钱,以便我购买防身武器,并预防其它不时之需,所以我也收下来了。至于在齐国时,因为彼此并没有任何赠、受的理由,齐王送我钱,岂非要收买我,帮他歌功颂德,这不是君子所应为的…。」

孟子的确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真正把「礼」放在心里,而不是拿在手上。所以说,只要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的馈赠,自然符合「礼节」,更不会有违法之虞。

三、贪赃枉法案例 一代官九世牛的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宰相。相传,李林甫少年时,在乡间放牛,忽遇一仙人降临,告之渠具有仙缘,如随其清修苦练,他日将可位列仙班;但如果不愿吃苦修练,未来亦有位极人臣之命,惟须勤政爱民,否则将遭天谴恶果。当时李林甫不假思索便答称要向仕途发展…。只见仙人长谓道:「你好自为之吧!」不久,果不其然,李林甫有如神助般地加官进爵,终至宰相之尊。但是,他心思奸狡,除加害忠良外,并残民贪贿。传说在他的宅内有一「神仙屋」,遇事入内便能迎刃而解,如有神助,难怪他能够一路扶摇直上;但一直以来,他想的、做的,尽是坏事,最后也因福报用尽,致「神仙屋」再也不灵验了,并且屡给他出纰漏的骚点子,害他终至被贬杀。他死后,碰到当日仙人厉言道:「本想让你当大官,能做更多的福祇和功德,但孰知你反倒行逆施,今将罚你九世为牛,世遭奴役与杀戮,以赎罪愆…。」

佛光山依晟法师曾曰:「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做坏事,他就有多大的本事做好事。」证严法师也讲道:「我不会看因果,但是我们要注意因果。」聪明的你我,都应该晓得如何去做,不是吗!

四、维护案例 慎谋应变、防制危害破坏阴谋的苏颂

宋英宗时,苏颂任度支判官。有一次他奉命陪同契丹使者回国〈当时两国不和〉,正下榻恩州时,晚上驿站突发莫名火,手下请他即出避火,苏颂没有同意;州兵要进来灭火,苏颂也加以制止,他只是命令驿站守兵全力将火扑灭,并派人保契丹使者的安全。刚起火时,恩州官民都以为是契丹使者故意生变,州兵也正想因此惹发事端,所幸苏颂慎谋应变,除有效指挥灭火外,并且成功地防止背后阴谋和事态的扩大。当然,也机先防制了可能的外交冲突,使国家免于战争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