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干货分享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简答题
1、广义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
想品德的活动。
2、狭义教育的概念: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内容:
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的手段
8、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者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关系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特征):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差异性
10、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环境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是人身心发展的现实基础
?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人在接受环境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更好
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12、学校在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本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的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人口状况
14、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制度的教育
15、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 普及型 公***性 免费性 基础性
16、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7、社会本位论的含义与优缺点:
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教育评价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优点:社会本位论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缺点:否定个体的兴趣,心里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18、个人本位论的含义与优缺点:
含义:从个体本能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须要,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优点: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否定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灌输等弊端
不足:首先以人性代替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这是不现实和行不通的。其次,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个人主观努力和社会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19、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0、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1、素质教育的含义与观点:
含义: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观点: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方面
22、简述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23、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与作用:
含义: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 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模块三 中学教学
简答题
1、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社会主义美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
教学过程具有交往性
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具有引导性
教学过程具有简捷性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 学生以学生间接经验为主
?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 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同步。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5、备课的要求:
一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二 写好三个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
6、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 气氛热烈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
7、教学活动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量力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不用背)
8、直接性原则含义: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认识,是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要求: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9、教学方法能辨别出来: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练习法 实习作业法 自学指导法 实践活动法 欣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实验法 发现法的含义
10、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应该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
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教学活动多有教师做主,学会说呢过的主体地位或者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很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情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 教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简答题
1、注意的品质: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个人的主观状态 ?
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
2、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了
明确的信号提示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4、教师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瞬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极短 容量较大 形象鲜明 信息原始
短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很短 容量有限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易受干扰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 保存时间长久
遗忘的原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内容: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识记方法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防止遗忘的方法(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适当过度复习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简述系列位置效应:
发散思维的特点:
独创性 流畅性 变通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
迁移
思维定式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动机的强度
如何改变功能固着: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训练思维变适性
进行思维训练
丰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18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9、动机重头的类型:
双驱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斗争
双重趋避冲突
20、意志的品质的内容: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语言信息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养的途径: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习动机简答题 也是模块四的
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激发功能
? 指向功能
? 维持功能
? 调节功能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分类: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耶克斯和多得森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就会导致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奥斯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
成败归因理论的六因素与三维度:
六因素为: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三维度为: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性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作用: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人们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作用: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学生对学习困难的态度
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的培养: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须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迁移理论的内容:
形式训练说
***同要素说
概括化理论
关系转换理论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学习策略的水平
学习策略的内容: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资源利用策略
人本主义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自我同一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美育原则 超越性原则 价值原则
模块七 中学德育
简答题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概念是道德,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或驱使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准则和和规范在跟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 可逆性阶段 公正阶段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内容: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应用时加以解说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表明发展的连续统一体的中断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道德水平
习俗道德水平
后习俗道德水平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滤: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家庭 学校教育 社会因素 同伴群体
内部因素:认知失调 态度定式 道德认知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价值辨析
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理想和传统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纪律和法制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安全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1,、德育的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疏导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
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班主任工作
各德育方法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品德评价法和个人修养法不用背)
说服教育法:(要求)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
榜样示范法:(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
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指导实践法:(要求)坚持严格要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注意检查和坚持
情感陶冶法:(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