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
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
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道德的生命线始终贯穿在生命当中。而爱情只是一部分。熟重孰轻一目了然了。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两者其实可以都存在,又有道德又得到甜蜜的爱情令人羡慕。
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1真爱可遇而不可求,可惜的是,很多遇到了真爱的男女,总是纠结于几千年不变的道德,最终让真爱擦肩而过,留下一生的遗憾。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地爱一场呢?
当真爱遭遇道德时,底线是什么?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你、我、他,在经历了一段段撕心裂肺的爱情后,更具了一层理解。在人的道德世界里,同时拥有老婆(老公)和情人,是一种强大的表现,或许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不道德行为,很多时解释是,两边都舍弃不下,都有感情。
婚外遇到了真爱,放手那就是道德吗?放手自己难过,还将伤害另一方。所以,我认为道德跟以不伤害为原则,只要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到婚姻的真爱就是道德。
女人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虽然道德观念强于男人很多,但是,一旦动了情,就没有了理智,敢于冲破道德枷锁的女人还是居多。
比如我现在经常在报纸上,还有电视听说的,老夫少妻、未婚先育、试婚、同居等......女人道德观念看似坚强,其实无比脆弱。
可能和女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眼光有关系,因为女人更多的时候都属于 “浪漫如水型”,对童话爱情怀着向往的成份,即使年龄一大把,对待爱情依然都盼着第二春的浪漫邂逅。
女人和爱情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为爱而生,为爱而活”,爱情通常会主宰女人的一生。
当真爱来临的时候,女人能付出一切,什么肉体,金钱,灵魂,甚至生命,只要能换取一张终生厮守的长期车票,开到地老天荒,什么都可以付出。
人的情感,是不固定的,而道德从古至今,却是一成不变的。
当一个人周身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改变了,就不要再拿道德当禁锢的枷锁,放真爱一条生路,未尝不可呢?
“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 ”,“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少”其实如果真的遇见了一个让自己付出真爱的人,即使是不道德,或都是被人歧视的,放开禁锢,博爱一次至少不会到年老色衰时后悔。
道德与爱情如何取舍,什么又是道德的底线,没有任何的底线而言。
当爱情遭遇道德的时候,谁说得清呢?爱就爱了,哪怕知道自己不应该,可是热爱的时候,“情商为百,智商为零”怎么可能理智对待呢?
曾经的一个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他说:
“我很痛苦,面对这个三角恋,明知道她是有男朋友的,可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爱着她,不求任何的名誉,只要她的爱就可以了,她的心里有我就好了,那是他最大的福分”。
我也问他:
“你后悔吗?
做第三者,你的心里愧疚吗”?
他说:
“老实说,我后悔过,我知道自己这样是很不对的,为了自己的爱情,伤害着别人,可是我真的爱了,我该怎么办?
难道我有错吗”?
听到这些话很心疼,当别人痛苦的时候,他不是一样地痛苦吗?
当女友和别人甜蜜的时候,他不是很痛苦吗?
错就错在相遇的时间不对。
缘分是天注定,当遇到的时候,挡也挡不住,爱情的世界,怎么可能存在着底线呢?
自己的感情也遭遇过第三者的存在。
恨过、怨过、哭过、闹过,可是这些有什么用呢?
当遭遇爱情的时候只能说,做什么事情都是值得的,哪怕遭遇道德的.时候,虽然愧疚,虽然痛苦,可是爱了,何必苦苦地抱怨?
追求底线的存在?
当人在饥饿的时候,“违反法律,去偷吃的”和“违背人性,不偷饿死”,哪个是生活的底线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
你口袋里的钱呢?
为什么把钱花光了?
肚子都没填饱,你花钱那么快干嘛?
有钱就可以到处下馆子,就不会偷吃的了。
所以,在你解决自己的饥饿问题之前,请不要过早走进“围城”,不要过早把口袋里的钱花光,就这么简单。
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2什么是“道德”。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古人说“为天地立心,为民立命”。讨论什么是道德,它有点味道。道个人觉得它更中性。儒家有儒道,道家有道。什么样的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道。道有点类似于人生观,也就是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什么样的人生观导致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 ,在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方法论。采用这些方法是为了实现价值决定的有价值的目的。 道德是指在人性选择了相应的道之后,它会选择它认为有价值的人性方面作为它所看中的道德品质。道德是指各种法律、自然法律、人类社会法律和人类精神世界法律。
人们会选择符合自己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法律来遵循 。当然,德国更倾向于解释真理、善良和美丽等优秀品质。 一般来说,什么是“道德”可能很难说清楚。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认为“道德”可能是一个合格公民作为一个人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应遵循的原则;应该具备的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那么什么样的公民可以被称为 “合格”公民呢?一个“道德”符合标准的公民可以被称为“合格”公民。我们的道德应该符合什么标准?大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存在,符合当前的国情,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些是合格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标准。
只有用这些标准 ,“正义”才能得到纠正,而不被其他色彩斑斓、诱人的“邪义”和“恶义”所混淆。以这些标准为指导,这并不像小丑那样荒谬 。
爱情和道德哪个重要3道德是个体完善发展的核心内容
首先,道德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有关系就有维护这种关系的、并要求个人遵守的准则,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道德是以规范的形式表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关系,表现着人的社会本质。一个人有无道德可以说是他是否由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重要标志。荀子在论及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时,曾正确地指出,人有知有义才最为天下贵,正因为人有道德,才使人区别于动物并成为万物之灵。在这里,人的道德化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成为人类之类成员的根本条件,成为人之成为社会的人的内在精神规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所接纳,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从而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真正的人。这并不是主观随意地夸大道德的重要性,生活中有无数的实例都在证实着这一结论。比如,对那些严重失德的人,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谴责:“你还算是人吗?”这里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逻辑推理: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标准,他不讲道德,故他不配称为人。
其次,道德上的完善是个人完善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人类的历史既是一部改造世界,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的自我改造、发展与完善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自然和人、对象和主体的交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劳动生产,自然界改变了面貌,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为主体生产对象”;而另一方面,正是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凭借着人化的自然,又促进人了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这便又为“对象生产主体”。比如音乐培养了欣赏音乐的耳朵,建筑、雕塑和绘画培养了欣赏造型美的眼睛,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了人们的理论思维,合理的劳动组织培养了人们的自觉纪律,等等。
在改造成为“为我之物”的人化自然里蕴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人们总是企望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识别善恶,追求至善;分清美丑,追求完善。在精神主体人的自我发展中,真善美的统一自然便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真善美统一的基础是“真”,统一的形象是“美”,而统一的核心则是“善”。因为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功利性”,因此,求善才是求真的目的,求美也是为求善,从本质上说,美应该是善的,恶不成其为美,一个事物是美的,不仅因为它是真的,还因为它同时具有符合人的利益和要求的性质,它的形象能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享受。总之,“善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语)。至善既然是真善美这一理想人格的核心,那么,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也便自然成为个人完善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综上几个方面,归结为一点:道德是个人生存、发展与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之普遍和不可缺少,亦如衣食住行,使即便最不讲道德的人也希望别人对他及其亲人讲道德或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成为恶人;这种需要之高级和强烈,以至当它与物质需要相冲突时,人们有时甘愿舍弃和鄙视优裕的物质条件,以生活的清贫为最大的快乐,甚至还能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种需要之有生命力和前途,以至在未来的***产主义社会里它将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行为准则。
从理论上看,揭示道德对个体的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对道德作用的全面把握,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道德的作用都有手段性和目的性两个基本的方面。同时,强调道德对个人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弥补目前伦理学体系中三大部分内容相脱节的这一不足,我们现有的权威性的伦理学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有三大块组成,即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第一部分说明道德的必然之理,第二部分指出应然之则,第三部分指明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个体道德行为实践的方法和过程。如果在第一部分中的道德作用问题上认识不到道德对个体的意义,那么,第三部分中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何以必要和可能?谈道德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根据又何在?因此,在道德基本理论篇中指出并强调道德对个人完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就使得这三块内容有了内在的逻辑联系。
从实践上看,指出并强调道德对个人完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人们的道德热情,增强人们道德活动的自觉性。过去我们在道德理论研究和道德宣传教育上,过分强调道德的社会约束性、义务性和调节的自我牺牲性,而忽视道德与个人生存、完善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联系,让人感到道德与个人需要是互不相通的、相互对立的两极,道德也因此流于软弱无力的劝戒。另外,指出和强调道德对个体的意义有助于抵御和消除社会上日益滋长的非道德主义思潮。由于商品经济自发地把货币这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捧到了至上的地位,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拜金主义思想,金钱成为一些人的上帝,低头向钱看,抬头向钱看,左也向钱看,右也向钱看,金钱仿佛成了人们生活的唯一内容和评价一切的标准,道德不得不屈辱地靠边站,导致是非善恶混淆和颠倒,导致人性的扭曲。对拜金主义和道德无用论思潮的最有力的批判就是客观地指出道德对个人生存、完善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个健全的社会不能不讲道德,一个健全的人格不能讲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