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家庭法律常识
经济常识》核心考点考前记忆要点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形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商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形态。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偶然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生产——商品经济。可见,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构成商品的基本要素。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简单说,就是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反映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不同,是商品交换的前提。②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产生前,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商品)与另一种使用价值(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在货币产生后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现实生活中指的是成本。一般说,价值和价格成正相关的关系。
③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关系: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生产者必须注重使用价值。二者互相排斥表现在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流通领域,生产者必须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才能获得价值,消费者要想得到某种使用价值必须出让价值。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变化 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会增加。即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③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两个途径)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金银被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了货币。货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时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①货币的本质是通过其基本职能体现出来的。货币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②价值尺度指的是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③流通手段职能指的是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充当购买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是源于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其一,纸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央银行负责发行事宜。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其二,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其三,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具体说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待销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二者都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的表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会造成纸币购买力降低,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严重的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供求关系,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国家的宏观调控;纸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价格上涨,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降;消费心理:买涨不买落。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买者和买者竞争,价格上涨,这是卖方市场的特点;某种商品供过于求,卖者和卖者竞争,价格下跌,这是买方市场的特点。因为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波动,价格的变化也会抑制需求或刺激需求。商品生产者又会根据价格的涨落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和生产规模,使供求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价格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即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商品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率先改进技术和管理的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在符合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可获得额外利润。
第三,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因为商品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的,因此生产技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增多,发展就快;而生产技术条件差、管理不善的企业和个人,则会在竞争中失败。价值规律的三点作用归结到一点,即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的也叫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首先,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骨干企业)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其次,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②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 性质:公有制经济。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有使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优越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样实现规模经营:使有权可以依法、自愿、有偿转让。B、城镇集体经济主要采用股份合作制。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关键看控股,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壮大公有经济的实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发展。①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②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目前主要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形式。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③ 非公有制经济的类型: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外资经济又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契约式)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④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增强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我国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⑤ 我国现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享受同等待遇(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⑥ 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确立的依据 判断、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应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方面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不仅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而且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
③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到国家的保护。B、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是指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C、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制度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④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⑤ 在个人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级分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源配置方式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手段有两种:计划即宏观调控和市场。其中,市场的调节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
市场调节:即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市场提供的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地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是自发地调节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的。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一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地位的平等,二是指在市场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平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这种竞争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等各个方面,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会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所以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但不正当竞争,则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调控。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活动要依法进行。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法制性是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反对地区、国家之间的封锁割据。开放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也才能使竞争机制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发挥作用。所以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也是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的作用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公用设施等社会公***消费的供给以及道德风尚、公民健康等公***服务领域;其次,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如涉及国家安全、麻醉品、色情、赌博等行业,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另外,市场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发展计划都属于经济手段。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预算政策调节经济发展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方面发挥功能。国家通过调整银行贷款条件和存贷款利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抑制投资过热或刺激投资增长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明确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行政手段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6、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的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①股份有限公司:特点: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资本必须是货币;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限制设立程序复杂;适合大中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内部组织结构:法人治理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股票:股票是分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购买股票是个人的一种投资行为。股票价格: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有所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公司业绩)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②有限责任公司 由两个以上股东***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比较适合中小企业。③一人有限公司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壮大公有资本的实力。
国有企业的改革及其经济效益 ①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②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所以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适应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的趋势,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①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②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首先,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在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必然的。企业兼并和破产,有利于优化企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强强联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实行合并,“强强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些行业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提高经济效益。如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