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奴法典出自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什么制度。
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 依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而指定。又称《 摩奴法论》,相传为“人类的始祖”摩奴所编,故名。实际上,是婆罗门教的祭司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而编成的。法典内容驳杂,大约编成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一说为公元后的头几个世纪)。传至今日之《摩奴法典》***12章,2684条。第1章讲述创世纪的神话;第 2~6 章论述婆罗门教徒的四住期的行为规范;第 7~9 章主要包括民法、刑法、婚姻制度、继承法;第10章是关于种姓的法律;第11章是赎罪法;第12章包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其中,纯粹法律的篇幅约占全书的1/4。 表现了婆罗门教为了维护高级种姓制度的利益和特权的愿望。 这部法典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其影响远及缅甸、泰国、爪哇和巴厘等地。 法典现存 7、8种9~18世纪的梵文注释本。西方学者曾发表一些译注本。中国出版两种汉译本:马香雪从法译本转译的《摩奴法典》;蒋忠新从梵文原本译出的《摩奴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