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常说的地理决定论是什么,为何司马迁等大
矮大紧又火了一把,故意误导网友,让大家以为自己真的是哈佛大学研究员。关于矮大紧,除了与人对谈时聒噪得生厌,最深的印象居然是他的地理决定论。
有趣的是,这大概是矮大紧离严肃学问最近的观念,不论中西,古典著作中常见地理决定论的观点。托名吴起的《吴子》是战国时的军事论文集,其中有一篇叫“料敌篇”,就是通过地域来判断敌人的属性。
秦国地势险要,百姓好勇斗狠。楚国占有广袤的土地,民众总是很疲惫。跟秦国和楚国的兵作战,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对付秦国兵,要用利益引诱,则秦兵冒进,不听指挥。对付楚国兵,袭扰即可,都不用正面进攻,没多久就败了。
荀子也是这种思路。他着重分析了秦国恶劣的地形是怎么成就了秦国人的性格,重点就是两个字“狭厄”。这样的人,用厚利重罚驱使之,勇猛无匹,坐拥渔盐之利,以商业立国的齐国,就不可能诞生秦国这样的死士。
这还只是萌芽,汉朝出了两位地理决定论大家,一是司马迁,一是王充。太史公在《货殖列传》就拿地理决定论来分析各国的民风和习俗。大概可以总结为这么几点,地狭人稠的地方,百姓简朴吝啬,胆子小,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占据海滨之地,求生容易的国家,百姓聪明,好议论;地力薄弱,难以积蓄的地方,百姓易怒,习俗容易反复……等等。
王充更直接,万事万物,无非阴阳:
太阳火气,常为毒螫,气热也。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唇胎肿而为创。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
南方太阳足,火气重,看看被王充黑成了什么样子。
在西方文明的开端,也是一样,将人性和地理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是最杰出的经验主义者,他考察了当时可见的所有政治形态,得出一个结论。欧洲气候多寒,民众勇敢但欠缺灵活,能独立而不能施行统治,亚洲气候炎热,民众灵活而欠缺智慧,因此沦为奴隶。只有希腊,气候不冷不热,所以希腊人兼有二者之长。这听起来不像地理决定论,倒像是气候决定论。但他论述的时候,的确强调了地理位置和土壤的影响,只是气候因素更为突出罢了。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很类似。北方人活泼而简装,声音清亮,性格温和,头脑敏锐;而热带地方的人,因为没有感受过气候的剧烈变化,身心都缺乏来自外界的有力刺激,所以性格难以驯服,也更为激烈。他认为,只有猛地转变状态,施加强有力的刺激,才能改变热带居民无所事事的状态。
柏拉图的观点,则和司马迁有些类似。他同样强调海洋对居民性格的影响。海洋是商人气质的催化剂,使人善变而虚伪,和海滨之人打交道,要非常小心,因为他们与别人交往时容易变得不可信和敌对。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名为地理决定论,东西方的观点却都不是从地理直抵人性,中间往往还有其他变量。荀子、吴子论述军事,除了地理,还强调政治,但和亚里士多德不一样,他们没有将政治的不同形态和气候或地理联系在一起;司马迁谈论地理,同样谈论地方文化,纵是海滨,有周礼遗风,也不尽是商人,这就和柏拉图形成区别;王充表面谈论的是地理,其实是在论述元气,元气分阴阳、化万物,赋予了世间万事万物以不同属性;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一目了然,强调的是地理和气候,实际上在说外界施加给当地的影响,有四季、有两季和只有一季,当地居民的生活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地理决定论究竟是什么呢?有纯粹的地理决定论吗?答案是有。有一派论者在论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进程时,往往以对自然进程的解释作为先导。但这派学者的地理决定论,可想而知,都极为复杂,而且时间越晚近,解释框架就越复杂。
举例来说,让·博丹是16世纪法国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他在《论***和国》一书中,从自然条件的不同,论述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再到不同类型的政府,还为人类历史划分了时期,并论述了不同民族的性格是如何受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影响的。
这个分析框架显然非常复杂。而受他影响很深,持同类观点的孟德斯鸠,这位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用整整五章篇幅来阐释他的决定论,从国家的领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差异出发,阐释了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族性格、道德面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其中还加入了教育、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分析。
分析框架越复杂,当然也越不容易得出单一而确定的结论。因此现代学者中持有“地理决定论”观点的,往往都显得不那么“决定”,因为他们处理的变量实在太复杂,而且往往只能在某些特定问题上使用它。比如亨廷顿论述罗马帝国的崩溃,就引入了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但他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四处挥舞着地理决定论大棒的学者。
反倒是高晓松,真如他所说,是非常坚定而老派的地理决定论者。高晓松常说的地理决定论,有两个例子,一是东西好吃、姑娘好看的地方,经济往往不太好,东西不好吃、姑娘也不好看的地方,往往经济发达;二是日本地狭人稠,又多灾多难,所以日本人容易幻灭,有很强的厌世情绪。
似乎有道理,不过各位不妨判断一下,这两个结论在哪个年头就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