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教育制度

一、古代罗马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8世纪前后,意大利中部的一个部落——拉丁部落,联合附近其他部落,在第伯河口建立罗马城,并逐渐形成罗马城邦国家。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末期,史称罗马王政时代,是古罗马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到公元前509年,这个过渡完成,古罗马成为一个奴隶制国家,进入***和时期。

(一)***和早期的教育

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初,史称罗马***和早期。这一时期,贯穿着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通过二百多年的斗争,旧的氏族贵族的特权逐渐废除,旧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界线逐渐消失,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

这时期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而手工业和商业尚不发达。这种经济特点决定了这时期教育的特点。

这时期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男孩子主要由父亲进行教育,女孩子主要由母亲进行教育。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践。父亲带领男孩去田间劳动,也带他们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男孩学会干各种农活,也学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本领。贵族子弟则跟随其父亲学习处理农庄上的管理事务和有关司法方面的问题。

这时罗马人的教育对读、写、算不够重视,但很重视宗教和道德教育,特别对传统美德的教育十分重视,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孝顺、爱国、守法、勇敢、诚实、谨慎等美德的教育。

罗马人对体育也很重视,但也是在家庭中由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没有专门的体育学校。

男孩子到16岁,可以到军中服役。贵族子弟往往到一位显贵门下接受教育。

(二)***和后期的教育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30年,罗马进入***和后期。这时期由于内部阶级斗争的缓和、经济的发展,国力日渐雄厚,于是大举向外扩张。很快征服了意大利全境,接着打败了海上强国迦太基,彻底消灭了马其顿的势力,并征服了希腊,成为西起大西洋沿岸,东到小亚细亚,囊括欧、亚、非广大地区,独霸整个地中海的大国。

通过野蛮的扩张和掠夺,罗马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罗马的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罗马这时在军事上是强大的,但在文化上却远远落后于希腊。所以在征服希腊以后,罗马人开始大量吸收希腊文化。他们把大批希腊战俘带到罗马,让其中有学问的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许多希腊人为了谋生,也大批涌进罗马,在那里开办学校、传播文化。于是,在罗马逐渐形成一套以希腊学校为模式并带有罗马特色的学校教育系统。

初等教育儿童从7岁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施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叫小学。儿童在小学主要学习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要受到道德教育。罗马的小学都十分简陋,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正式的校舍,只在简陋的棚子下上课,甚至在露天上课。学校一般也没有课桌,学生只能把蜡板放在膝上书写。教师收入菲薄,地位低下。条件稍好的小学则收费昂贵,只有富人的孩子才能上得起。一般贵族或富豪人家很少把孩子送进小学学习,而是聘请家庭教师在家里教育子女。

中等教育贵族或有钱人家的子弟在受完初等教育以后继续受中等教育。施行中等教育的学校叫文法学校。当时的文法也包括文学和语言。起初这类学校完全由希腊人举办,教授希腊语言和文学,叫做希腊文法学校。随着拉丁文学的发展,到公元前1世纪时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从此儿童要同时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在文法学校里,也教授一些粗浅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数学、历史、地理等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听写,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背诵。

罗马学校的纪律很严,上课时间很长,并实行体罚。小学和中学都有节假日,如暑假、神农节、智慧女神节等。

高等教育一部分特别显贵人家的子弟,为了将来能担任公职,在受完中等教育之后还要接受高等教育。施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叫修辞学校。这是一种培养演说家的学校,因为当时演说术(雄辩术)是从事政治活动和进行党派斗争的重要手段。修辞学校教学的科目有修辞、雄辩术、法律、数学、天文、几何、历史、地理、音乐、伦理学等。开始只有希腊修辞学校,到公元前1世纪,拉丁修辞学校也开始建立起来。在修辞学校任教的教师是希腊和罗马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

(三)帝国时期的教育

从公元前30年起,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则一直存在到公元1453年。我们所说的帝国时期的教育,是指罗马帝国分裂以前的教育。

帝国建立后的头二百年,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是帝国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文化和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帝国时期的文化,在原有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并综合了古代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而形成灿烂的古代罗马文化,在建筑学、医学、农学、法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不过罗马文化的成就主要偏重于应用科学方面,而在哲学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其成就则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文化。

帝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大体沿袭***和后期的旧制,但也有一些发展和变化。

小学由于主要招收平民子弟,得不到国家的关心,所以发展变化不大。

文法学校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由于帝国前期国家重视教育,在各地都设立了公立学校,教师的薪金由国库开支,所以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了文法学校,这和***和时期文法学校完全由私人举办大不相同。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文法学校中拉丁文的学习逐渐代替希腊文的学习,因为这时拉丁语在思想、文化交流中的价值日益提高,最后完全取代了希腊语。但到公元3世纪以后即帝国后期,文法学校的教学日益走向形式主义,教学与生活日益脱节,实用学科的学习日益减少,文法学校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气。

修辞学校在帝国前期也得到较大的发展。由于国家的重视,各个行省的省会都建立了公立的修辞学校,教师的薪金由国库开支,教师的任免权由国家掌握,教师的教学受国家监督。帝国前期,曾有大批希腊修辞学校,但到帝国后期,拉丁修辞学校完全取代了希腊修辞学校。随着帝国的衰落,到公元3世纪以后,修辞学校的教学也日益走向形式主义,雄辩术的内容流于空泛,而一味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形式。

帝国时期的专业教育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些私人建立了专业性质的学校,如法律学校、建筑学校、医学校、机械学校等。

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产生。为了宣传教义,基督教进行了一些教育活动,建立了自己的学校。最早出现的基督教学校是教义问答学校,有初级教义问答学校和高级教义问答学校两种。这时的教义问答学校除学习基督教教义以外,还要学习一些文化科学知识。

二、古代罗马的教育家

古代罗马出过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塞罗和昆体良。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西塞罗

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是古代罗马的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和著名的教育家,对古代罗马的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雄辩术教育的倡导者。

西塞罗在他所著的《论雄辩术》一书中,不仅论述了雄辩术本身,而且论述了如何培养雄辩家,因而该书也是一部关于雄辩术教育的著作。

什么是雄辩家?西塞罗认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能就眼前任何问题,任何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的问题,进行演说,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审慎地进行演说。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雄辩家呢?西塞罗认为,一个雄辩家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学识。因为不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语言必然是矫揉造作的,而且是冗长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其演说时的语言也必然空洞而幼稚。因此西塞罗主张,一个雄辩家应该学习广泛的科目,如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政治、军事、哲学等,还要根据演说的需要随时学习有关的知识。除了广博的知识以外,一个雄辩家还应该具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

关于教学方法,西塞罗十分重视练习和实践。为了成为一个雄辩家,不仅要练习自己的嗓子、肺活量、语言的流畅等,更重要的是要练习写作。西塞罗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拉丁文散文作家,他的优美的拉丁文体被后来许多世纪的人作为学习拉丁文的典范。

(二)昆体良

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35—100年)是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和著名的雄辩家。他的巨著《雄辩术原理》一书,全面地总结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昆体良十分推崇西塞罗,但他在教育上的成就远远超过西塞罗。

昆体良生于西班牙地区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这时的西班牙是古罗马的一个文化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出过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昆体良的父亲在罗马教雄辩术。少年时代的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大约在公元70年,罗马皇帝开办了两所由国库开支的国立雄辩学校(修辞学校),其中一所是希腊语雄辩学校,另一所是拉丁语雄辩学校。昆体良被任命主持拉丁语雄辩学校。他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工作了整整20年,直到退休。这20年的教育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对他的著述是很有帮助的。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比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全面、系统得多。西塞罗只论述了培养雄辩家的最后阶段,即高等教育阶段,而昆体良则论述了一个未来的雄辩家从咿呀学语时起到成为一个合格雄辩家为止的全过程。就是说,他的著作中讨论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部教育问题。对各个阶段的教育,他都提出过许多很好的主张。

昆体良主张及早开始儿童的教育。他认为,幼小的心灵虽然不能理解教给他的全部内容,但至少能接受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能进一步向着全面理解的道路迈进。

昆体良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天赋才能的差异,因材施教。他说:“精确地观察学生的能力差异,并且弄清每种能力的倾向,这些通常是,并且不无道理地被视为教师的优秀品质;因为天赋才能的种类多得难以置信,而心灵类型的多种多样,不亚于身体的多种多样。”〔英〕博伊德、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2页。

昆体良认为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同责任。针对当时不良的家庭教育特别是上流社会不良的家庭教育,昆体良愤然指出:父母和家庭的道德败坏、恶劣的榜样、无原则的纵容宠爱,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毁掉了他们的前程。孩子们将败坏的道德带进学校,污染了学校的空气,而人们却反过来责怪学校败坏了年轻人的道德。

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这一点也是他与西塞罗不同之处。西塞罗只着眼于培养学生高超的雄辩才能,而昆体良则主张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一个雄辩家不去为正义辩护而去为罪恶辩护,那么雄辩术本身就成为有害的东西,而教授雄辩术的人将受到世人的谴责。他认为,有德行的生活比最卓越的雄辩才能更为可取。

昆体良是当时萌芽状态的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级,教师同时对全班而不是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他认为,使用这种授课方式,不但教师一次可以教许多学生,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可以受到同学之间良好榜样的影响,可以互相模仿、学习,可以开展竞赛,还可以从教师对别人的表扬和批评中受到鼓励或警戒,此外,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而学到社会交往的本领。当然,昆体良所主张的班级授课方式是相当粗糙的,但这仍是十分宝贵的主张。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主张不可能得到广泛利用并发展成为班级授课制,直到一千五百年后,夸美纽斯才从理论上论证并发展了班级授课制。

昆体良坚决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在当时体罚盛行的情况下,他能提出这样的主张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反对体罚的理由至今仍可供我们参考。他反对体罚的理由是:(1)体罚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是一种凌辱;(2)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就会对体罚习以为常;(3)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业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4)幼年时使用体罚,一旦长大以后,恐吓失去作用,就更加难以驾驭;(5)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参看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第14~15页。

关于教师,昆体良也提出了许多良好的意见。他认为一个教师应该德才兼备,应该有丰富的学识,应该懂得教学艺术,应该像父母一样爱护学生,等等。这些意见,即使今天看来不仍是很有见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