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纸币法律

第一个全国货币通行的元朝,又怎样一步一步毁于货币的?元朝的纸币管理

在一开始,元朝政府鉴于宋、金两朝滥发货币的恶果,对纸币的发行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并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纸币管理措施。

元朝在建立之初,以政府诏令形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强制纸币流通,禁止民间或私下金银交易,强调国家的金银储备, 定期检查平准库的准备金储存情况; 严惩富商大贾高抬物价以及管理官员通同作弊的行为。这些纸币管理制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完备的币制管理制度。

元朝中央在户部之下,设置了主管纸钞贮藏的宝钞总库;主管纸币印造地印造宝钞库;主管纸钞销毁的烧钞库;专门负责纸币兑换的行用六库。 在地方上设有各路平准库、 诸路宝钞都提举司等机构, 主管纸钞的印制发行、 金银兑换和平准物价。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纸币逐渐在全国推广,并为广大百姓所接受。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区区一小块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说明元朝纸币在发行之初,还是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并且信誉很好。

纸币比较容易造假,所以元朝政府对伪钞的打击始终是坚决有力的。只要有人敢制造假钞,无论你是主犯还是从犯,是有意还是无意,一律处死。哪个地方出现了假钞案,当地的官员和巡捕、里正保长,都要受到相应的连带处罚。

纸币在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称为 “昏钞”。这种”昏钞“经钞库官员验明真假后,老百姓可以拿到钞库置换新钞, 只需少许置换费用即可。

元朝在发放纸币的同时,也贮存了大量的金银作为准备金,使得纸钞的信用不断提升,对纸币流通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的豪商富贾们纷纷用钱换纸钞,市场贸易一派欣欣向荣。这种情况直到元朝中后期,才由于政府财政支出无度、滥发纸钞导致钞法大坏而改变。

元朝的通货膨胀

客观地说,元代的通货膨胀是历代所罕见的。以米为例 ,米在至元三年为每石六百文, 到大德十年每石高达三十贯 ,到了至正十九年一千贯还买不到一斗米,价格在数十年间涨了一千倍以上。

随着纸币价值的下降 ,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已极为混乱,社会商品生产日益萎缩,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经济空前萧条。

元朝是个好战的国度,连年征伐,军费开支庞大 。至大四年,户部侍郎李孟上奏:“今每岁支钞六百余万锭, 又土木营缮百余处,计用数百万锭,内降旨赏赐复用三百余万锭,北边军需又六 、七百万锭, 今帑藏见贮止十一万锭,若此安能周给?”

元朝为摆脱巨额财政赤字,采取动用准备金的措施救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们知道,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的流通保证是有与纸币所等同的准备金,没有准备金的纸币等于废纸 。纸币准备金被动用,只能使纸币所代表的价值愈来愈低 。

在这条路之外,元朝又滥发纸币,朝令夕改,失信于民 。老百姓好不容易赚来一点钱,却成为废纸,人民焉能不怨?为了减少损失,老百姓只能是 想方设法将纸币换成有实际价值的金银或货物,这在无形中又促使了通货膨胀的恶化。

元朝纸币的先进性

元朝建国之初,在准备金充足的情况下,发行纸币,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元朝于至元十九年颁发了《整治钞法条划》,对纸币的发行流通作了规定,这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最完备的币制条例。

这个条例详尽的包括了元朝基本的币制规范,将宝钞种类和票面单位、宝钞发行和易换方法、发行准备金办法、宝钞行用范围和新旧钞比价、买卖金银办法与私自买卖金银的惩处、伪造宝钞的惩处等等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政府还另外设立独立的宝钞提举司,以贯彻执行这些制度。

纸币轻巧便携,金额可大可小,方便群众使用。禁止金、银、铜钱,以全国统一的、完善细致的钞法对纸币进行管理,这些措施到现在都无一例外地被我们现代社会所采用。

元代较为系统、 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确立了纸币由国家发行和强制流通、 储备金银作为钞本、 严惩伪钞犯罪、 昏钞倒换等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和现代纸币制度的一些原则极为接近。 但由于官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穷奢极欲,造成后来纸币滥发, 终致财政崩溃,使得元朝走向灭亡。而这并不是纸币本身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