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
犯罪具有的特征:
1、具有社会危害性。即行为人通过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这是构成犯罪最本质或最基本的特征。一种行为对社会没有造成危害,或者说没有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安定,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法律予以制止或惩罚。
2、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行为应当是刑法中禁止的行为。犯罪具有危害性,但危害社会的行为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各种违法行为,而且包括违反社会道德、破坏纪律的行为。
3、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这里所谓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就是法益。刑法法益是关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利益。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有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的人;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的心理状态;客观方面是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而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故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故意,另一种是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也分为两种,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