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认定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
司法解释没有提示,没有法律依据,审判实践中各有做法。
审判实务中至少有三种观点:
一是户籍说,就是依据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分受害人的居民身份。
二是住所说,就是依据受害人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确定受害人的居民身份。
三是结合说,就是结合受害人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工作地、主要收入来源地、生活消费地等因素确定受害人的居民身份。
目前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镇打工或定居,他们已是城镇居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在确认赔偿权利人的身份时应以户籍登记主义为原则,以经常居住地为例外。
如果户籍在各镇所在地的居委、村及虽未建成但已列人城镇规划区的村,即作为城镇居民。
对于赔偿权利人虽为农村居民,但如有证据证实发生交通事故时其工作单位或实际居住满一年的地点在镇所在地的居委、村及虽未建成但已列人城镇规划区的村的,也应作为城镇居民,在计算赔偿数额时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实行“同城待遇”,这样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对农村居民的公平保护。
扩展资料:
审判实践中首先应当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工作地、主要收入来源地、生活消费地等因素确定受害人的实际住所,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确定受害人实际住所的城乡地域,最后认定受害人的城镇居民或者农村居民身份。
分步而言,第一步是确定受害人的实际住所。
第二步,如果受害人的实际住所在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符合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条件的就是城镇居民。
第三步是确定受害人的实际住所在居民委员会还是村民委员会管辖地域,在居民委员会管辖地域的就是城镇居民。
第四步,如果在第二、三步未能认定为城镇居民的,在城市公***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或者镇的公***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的就是城镇居民。
第五步,之外就是农村居民。
这五步检索,才是准确而诚信、公正地认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身份的正确路径。受害人就自己身份的举证也应当遵循这个五步检索法。
沁源县人民法院——如何认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