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言文解释
1. 孔子古文翻译
翻译如下:
孔子认为,颜回、子贡、子路都有他们过人之处,而且这些长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他孔子所赶不上的(“丘弗如也”),但由于不善于守中,不善于掌握恰当的分寸,因而都未能尽善尽美。他自己则兼有众人之长,而又能无过与不及,因此,虽然在具体方面不及诸人,却有综合优势。
原文:《淮南子·人间》篇记载说: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
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于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扩展资料:
出自《淮南子》,作者为淮南王刘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原分为内中外篇,现仅存内篇21篇。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的思想,所以又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料和神话寓言故事,也记载了不少秦汉间的轶事,内容比较丰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淮南子·人间训
2. 孔子言行 文言文 解释孔子说:君子担心的事有三件:自己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或道理,担心不能听到;已经听说了,担心不能学到手;已经学到了,又担心不能实行。君子感到可耻的事有五件:担任一定的职位,却不能发表应有的意见,君子感到可耻;发表了意见却不去实行,君子感到可耻;实行中半途而废,君子感到可耻;土地有余而劳动力不足,君子感到可耻;老百姓平均分东西,每人得一份,而自己却多拿一份,君子感到可耻。
患:担忧,忧虑
弗:不
既:已经
行:实践
耻:引以为耻的事情
位:官职
言:建议
众:老百姓
寡:少
倍:多
3. 孔子的文言文那就是《论语》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
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 孔子的褒奖 文言文解释参考译文:鲁国的法律:鲁国人给其他诸侯当了臣子或者小妾,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可以去国库那里取回等额的赎金。子贡从别国赎回了鲁国人而没有向国库领钱,孔子说:“子贡,你做的不对啊!圣人做事,是能够改变旧有习惯,而教化大众百姓的,并非自己的个人行为。当下鲁国富人少、穷人多,向国库取赎金不会妨害个人名誉,而不取赎金则再没有人愿意去别国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那个人用一头牛拜谢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说:“今后鲁国人施救落水者的事情必定会多起来。”
5. 《孔子马逸》文言文解释原文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冯述评〕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译文有一天孔子出游:途中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人很生气:捉住马儿并把它关起来.子贡知道后,就低声下气的前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没想到农人不理会子贡.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于是命马夫前去.马夫对农人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农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马儿还给马夫.〔自是至理,安得不从!〕 〔冯评译文〕物以类聚,在粗人面前谈论诗书,这是不知变通的读书人所以误事的原因.马夫的话虽然有理,但这番话若是从子贡口中说出来,恐怕农夫仍然不会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和农夫两人的学识、修养相差太远,彼此早已心存距离;然而孔子为什么不先要马夫去,而任由子贡前去说服农夫呢?--若一开始就让马夫前去,子贡心中一定不服!如今不但子贡心中毫无怨尤,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世人常以成文的法规来约束他人,以资格来限制他人,以兼有所长来期望他人.这样,天下事哪有成功的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