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押、小妾被抢,这真的是吴三桂投靠满清集团的真正原因吗?

吴三桂冲冠一怒既不是为了陈圆圆,也不是为了他父亲,而是想要将自身与手下将士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他的真正面目。

吴三桂一直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些人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因为他在明朝危急存亡的关头投靠了敌人满清;也有人认为他是有血有肉的真男儿,冲冠一怒只因小妾陈圆圆被抢。

然而实际上冲冠一怒为红颜只不过是后世之人美化人性的一种手段,吴三桂本身并不会因为儿女情长自缚手脚,甚至就将他的父亲被扣押都无法让他行为受到掣肘,唯有利益才是他所作所为的根本性指南。

公元1644年,自封为?闯王?的李自成打败孙传庭,率领大顺军队攻入北京城,自知回天无力的崇祯皇帝选择在景山自尽。

此时天下主要有三股势力。西边是刚刚攻入北京城逼得崇祯自杀的大顺起义军;东边是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并且骚乱边境多年的满清军队;而平西伯、辽东总兵吴三桂代表关宁集团驻扎在山海关,可以说他就是满清大军能否成功入关的关键人物。

大顺政权和满清集团中高瞻远瞩的战略家都意识到吴三桂的重要性。对于大顺政权来说,如何能够争取到吴三桂的支持,就可以将兵锋一直延伸到山海关外,凭借中原地区强大的恢复能力,彻底打败满清集团稳固中原只是时间问题。

而对于满清集团来说,要是吴三桂能够归心,满清军队不但能够趁势进入关内轻而易举地打败军队战斗极为不堪的大顺军,还能够将关宁集团作为一把威慑利刃,大大减少明朝本地势力和百姓的抵制与反抗。

一时间吴三桂成为两大势力眼中的?香饽饽?。不过李自成近水楼台先得月先下手为强,攻占北京城以后,他派遣部将唐通给予吴三桂四万两银两,以犒赏关宁军队。

本来吴三桂和李自成根本利益没有冲突,双方很可能因为四万两银两达成合作关系,只是李自成目光短浅,双方还没有开始合作他就打算卸磨杀驴,不但逮捕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勒索敲诈二十万两,甚至还直接抢走了吴三桂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这让吴三桂愤怒不已。

反观满清集团,他们拉拢吴三桂时开出的条件就优厚的多。当时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亲口向吴三桂承诺道:如果吴三桂能够率领关宁铁骑投降,那他们允许事成之后割让一块领土让吴三桂称王。

这种诱惑对吴三桂乃至整个关宁集团来说都是无比致命的。要知道,吴三桂在抗击满清集团守护明朝的战役中立下无数战功,可是因为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他才堪堪被封为平西伯,即便如此他还时常受到皇帝的猜忌,这让他既愤怒又无奈。

绝大多数武将的人生目标无非就是凭借赫赫战功被封官受爵,如果多尔衮的的承诺有效,那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集团不但能够实现理想抱负,甚至还能更进一步,其中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双方拉拢吴三桂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段是他选择投靠满清集团最主要的原因。

李自成号称拥有百万大军,收下猛将谋士如云,然而实际其中掺杂了无数的水分,所以后来吴三桂向满清集团借兵以后几乎是以碾压之势打败他。

而且李自成目光短文,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一面想要得到吴三桂的帮助与支持,一边又扣押强占他的家人,并且还就此敲诈勒索。看到这些吴三桂明白,哪怕帮助李自成稳定局势自己也无法得到太多的利益,甚至很可能葬送与此。

但是满清集团就一样的,他们给出的承诺不但十分有人,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成为现实。因为他们是外在势力,想要入侵中原地区就必须找到一个有能力的代理人,从内部瓦解明朝人民的抵抗,卸磨杀驴对于他们来说得不偿失。

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吴三桂最终还是选择是投靠满清集团。当然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决定,更是整个关宁集团绝大部分人的意志,良禽择木而栖,既然跟着李自成前途一片渺茫,那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自然更愿意向满清集团靠拢。

综上所述,吴三桂选择投靠满清集团,既不是为了自己的父亲,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小妾,而是追求更大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冲冠一怒为红颜只不过是民间人士单方面的臆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