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色彩的详解
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
书面语这个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1)从狭义上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不是“实录”,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语言形式。
(2)从广义上说,凡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表现为书面形式的语言和言语作品都叫书面语。
口语形式灵活,书面语规范严谨。
口语词语通俗活泼,文艺作品使用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
理论文章、公文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要多一些。例如:
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路遥《人生》)
这个句子富有口语色彩,“赤脚片儿”是典型的口语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各界的人不经邀约,不凭通知,各自跑来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表示钦敬和志愿追随的心情。(叶圣陶《相濡以沫》)
句中的“邀约”、“瞻仰”、“遗容”、“钦敬”、“追随”等书面词语,渲染出了鲁迅先生逝世时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各界人士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敬仰爱戴的深厚情感。
分类: 根据语体学,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口头语体,也叫谈话语体。主要包括:平时的谈话,不加修饰的谈话记录稿,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对话等。 书面语体,主要包括: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等。 一般说来,汉语的多数词语,大都既可以用在口语语体中,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体中。但是,确实也有一批词语,有的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有的则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因此,就凝聚积淀成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这样一对同义词语。 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口头语体中的词语,就是口头词语;经常出现或只能出现在书面语体中的词语,就是书面词语。如:“妈(妈)”是口头词,“母亲”是书面词。这两个词语虽然所指称的对象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语体或语境中是不能互相取代,有其各自不同的修辞功用的。例如: ① 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 鲁迅《明天》 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鲁迅《故乡》 可见,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虽然相互是等义的,但各有不同修辞功用,各有不同语体或语境的适应性,形成不同的语体色彩。因此,在词语修辞中是我们应该考虑、斟酌和恰当选择的同义形式(手段)之一。因为在汉语里,口头词语与书面词语经常构成成对的同义词。例如: 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 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 聊天 谈话 穷 贫穷 小气 吝啬 看 观看 害怕 畏惧 慢 缓慢 丢失 遗失 住 居住 吓唬 恐吓 软 柔软 生气 愤怒 唱 歌唱 拿手 擅长 冷 寒冷 吵架 口角 读 阅读 爸爸 父亲 头儿 领导 话匣子 收音机 热 炎热 夜晚 夜幕 站 站立 老百姓 人民 快 快速 惦记 想念 书 书本 高兴 愉快 学 学习 褂子 上衣 走 行走 多会儿 什么时候时候 硬 坚硬硬 比较而言,在汉语的固定短语里,成语、专名短语、术语短语具有较明显的书面色彩,歇后语、惯用语、谚语等则具有较明显的口语色彩。[请同学举例]此外,外交辞令多是书面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