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4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三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若把孩子本来所具备的能力放任不管,则其能力就无法被开发出来,这样的孩子非常可怜,而双亲也犯下很大错误。

——七田真《0岁教育的奥秘》

1.与书籍拉近距离

孟子的母亲,曾经为了能让孟子受良好的教育,而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常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第二次搬到了市集,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后来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便开始学别人念书,因而喜欢读书。

这个故事的告诉我们,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孩童时期,父母所给予的环境来左右。

自古以来,我国流传一种习俗:在孩子周岁的时候,摆出书、铅笔、钱、食物等物品,让孩子去抓自己喜欢的,也就是所谓抓周。此时,如果孩子抓了书或铅笔时,父母亲就会很高兴。

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可以亲近书籍,现在就该让孩子经常接触书。例如带孩子逛书店、去图书馆、读书给孩子听等,都是可以亲近书籍的好机会。

不过,只带孩子到书店去闲逛,其效果并不理想,应该也让孩子体验选择书籍,以及有趣的阅读书籍的过程。

父母亲应该要持续努力,让孩子有机会和书一起玩、一起思考、一起生活,直到成为孩子的习惯为止。

亲子阅读的倡导者阿甲在《亲子***读十八招》中提到,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许多爸爸妈妈的***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让读书识字充塞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让阅读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成功的亲子***读的秘诀,就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2.给孩子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就已经可以用语言沟通,也可以到处走动。这个时候起,孩子们不太喜欢待在家里,他们开始更关心外面的世界。如果在室内,孩子会吵着要到室外去,如果到了外面,则会要求到更远的地方。

因此,有这个年龄孩童的父母,经常会发生转眼孩子就不见的情况,当找到孩子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并不在平常应该要在的场所,而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是因为孩子无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步步往前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冒险。

走失的孩童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三、四岁孩子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通常三、四岁的孩子,在父母亲要出门办事的时候,都会吵着要跟着去;坐车时,也喜欢望着窗外的世界,每当看到新鲜事物,就会问:“那是什么?”

由于这时期的孩子们,无法运用抽象式的思考,所以会以自己看到的为中心,没有看到的则认为是世界上没有的。因此,给孩子看广阔的外面世界,可以扩张他们的思考领域。

不过,由于绑架、交通事故等各种不安全的因素,现在孩子的游戏空间都非常的狭小,孩子们几乎都是被关在家里养育,因此其思考力的发达会出现问题。

依精神科医师的统计,被关在狭小空间成长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是被限制的,因此很有可能会发展为忧郁的个性、消极的个性,甚至偏激的个性。因此,经常带那些成长在大都市,或是公寓内的小孩,到有山有水或是海边等较广阔的空间去走走,是大人们的义务。

“你看,绿意盎然的树叶在闪闪发光。”

“你看,松树上的小鸟在唱歌。”

“你看,草丛里的野花开了。”

透过这样的内容,不但可以增进三到四岁幼儿的语汇力,帮助他们发现大自然,也能让孩子们体认到宇宙的神秘之处。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是在有着秀丽自然景观的乡村,或是有着广阔大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阔的大自然,会带给人类的精神世界什么样的影响。

3.让孩子与自然亲近

宝贝 宝贝

跑到柑仔店 (杂货店)

爷爷 爷爷

妈妈问您现在几点

四点半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站着观望正在喝水的公鸡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坐着欣赏蚂蚁忙碌的举动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随着飞翔的蜻蜓到处跑了很久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采了一朵小花

嘿嘿哟 嘿嘿哟 太阳下山后终于到家了

妈妈

爷爷说现在四点半

这是尹石重注:南韩儿童文学家的童诗《四点半》。这首童诗完全表露出三到四岁的孩子喜欢大自然的样子。

当孩子到了三到四岁时,会对于以往可以拿着玩耍,所谓死的玩具渐渐失去兴趣,开始喜欢活着的玩具。小狗、猫咪、蚂蚁、苍蝇、花、云彩等,任何能动的东西,都可以变成他们的玩具。这些活着的玩具,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塑料玩具或是钢铁玩具无法给予的某种感觉。

那就是感性,在碰触、感觉的过程中所培养出的感觉。

此时,孩子们看到花会觉得漂亮,看到小鸡会有同情心,当这些感觉正式迈入阅读的时候,表示孩子已经有了可以替书中所出现的人物们,感受喜悦或是悲伤的感想力。

我们需要给三到四岁的孩子观看或碰触像树叶、蚂蚁、花瓣、小溪等大自然的事物。因此,应该经常到公园、山坡、游乐园等地方。虽然三到四岁的孩子,无法用言语正确表达,他们从大自然中所看到以及感觉到的一切,不过这种感觉,将永久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之中。

小蚂蚁

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

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

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天上星啦斗

天上星啦斗,地上鸡啦狗,

园里葱啦韭,河里鱼啦藕。

吹喇叭

院子里面一朵花,

两个蝈蝈往上爬。

蝈蝈蝈蝈干什么?

爬上去,吹喇叭,

哒哒嘀,嘀嘀哒。

长大成人后,人类可以记得的最初记忆,是什么时候呢?根据统计是四岁。因此,为了这个时期的心性,以及感性方面的教育,应该要让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多接触亲近大自然。就好比自然主义的教育家鲁索:“自然是最伟大的教科书”。

4.给孩子读内容短的图画故事书

到了三岁之后,幼儿们开始喜欢听故事,这时,把听故事的乐趣,自然转移到书籍才是正确的作法。

读书给孩子听,孩子们就会知道书中有着有趣的故事。所以三到四岁的孩子,对于小狗或猫咪的喜爱,远超过于布偶或是玩具,进而会了解书籍又比那些动物更好玩,因为书中有着小狗和猫咪所没有的故事。当孩子知道故事的乐趣之后,自然就会发现阅读的乐趣。

适合这个时期的童话书内容,最好是以和孩子本身差不多大的幼儿,或是动物为主的生活童话较恰当。

例如:当妈咪生了弟弟或妹妹之后,本来吃醋的孩子,后来自己也爱上了弟弟或妹妹的故事、本来一直赖皮说要把西瓜自己一个人吃掉,后来却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故事、找寻遗失的手套的故事、和妈妈去市场买菜的故事等,选择一些叙述三到四岁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内容。当然,此时不可以选择有着否定意义的内容,而是要选择有着正面、肯定意义的内容。

孩子会边看图画书边说话的阶段,分为以下两种:一个是看图之后,认知其内容的阶段,另一个则是把想象的事物用话说出来的阶段。而这两个阶段,都是协助发达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

资深图画书作者曹俊彦说过,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多,却可以经由图画书里具体而接近真实事物的图像,做间接的体验。

三到四岁的孩子开始认知这个世界,因此在看图画书的时候会问“这是什么”、“小狗吃什么”,或是“妈妈到哪里去了”等问题,此时妈妈应该要亲切的回答。偶尔妈妈问小孩问题也是很不错的方式,例如像“这是什么”、“小狗在跟谁玩耍”等等的问题,会让孩子们更加专注于图画书的世界中。

由于电视霸占了现代孩子的生活,因此,有时会让孩子觉得,电视比妈妈还要亲近,所以当妈妈要外出的时候,就会让孩子看电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和电视玩一整天。不过,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妈妈的声音,会比机器所发出来的声音好上千万倍。

其实,爸爸的声音也是孩子喜欢的。当爸爸跟孩子说话,或者念诗歌、唱童谣给孩子听时,不管是什么内容,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们都能感受到,这是爸爸在传达爱的讯息。所以,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不仅仅只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应该尽量多地参与亲子阅读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说,爸爸给孩子讲故事、读书的风格与妈妈是不一样的。通常爸爸会更硬朗些、更幽默些、更夸张些、更荒诞些,对付这种风格的故事,爸爸有妈妈所没有的独到之处。孩子少了爸爸讲的故事,也算是童年中的一大缺憾。

5.看图画书,玩单字游戏

让孩子读完图画书之后,父母亲继续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孩子认识书中所出现的所有事物的名称。如果指着书中的图画问孩子“这是什么”时,孩子们通常都会回答像“小狗”、“妈妈”、“爸爸”、“汽车”等答案。此时别忘了,如果答对就要称赞孩子,如果错了就要马上告诉他正确的名字。

这时如果是用“汽车是嘟嘟”、“飞机是嗡嗡”、“小鸡是吱吱”的方式来教导,便是错误的方式。就算孩子是用那种方式回答,大人也有必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名称,因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语汇力的重要阶段。

虽然孩子知道很多语汇,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是也不需要告诉三到四岁的孩子,这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名称。有些妈妈为了提升孩子的语汇能力,在家中所有的物品上都贴上名称,并随时随地念给孩子们,这会带给三到四岁的孩子们心理上的压迫感,反而对孩子有害处。

让三到四岁孩子的学习语汇,最好是透过图画书较恰当,因为可以随着图画书中的故事,在用单字玩游戏,或用单字来唱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升孩子的语汇能力。

6.读图画书并让孩子把内容表现出来

给孩子读完图画书之后,如果马上把书合起来,孩子们很快就会忘记从书里面所发现的喜悦。想要让孩子可以长时间持续那种喜悦,并开启思考力,就该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

如果问“老虎怎么做了呢”,那么孩子就会发出“吼吼”的声音,并动手脚模仿老虎的样子,这时大人应该继续提出“兔子又会怎样呢”、“小鸡会怎样呢”等问题,诱导孩子模仿,这是一种激发阅读感想,以及锻炼身体运动和感觉的最佳训练方法。

另一种的表现方式,是说出疑问点。有的孩子喜欢问很多问题,有些则不然。当然,大体来说,喜欢问很多问题的小孩的思考力,比不喜欢发问的孩子来得发达。最好的案例,便是发明王爱迪生的例子。经常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最后被老师退学的爱迪生,其实是一个思考力极发达的孩子。

子女是否能成为一个喜欢问问题的小孩,关键在于父母亲。通常父母亲如果会仔细回答孩子的问题,小孩想要问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相反的,如果父母亲拒绝了孩子第一次的发问,或是在回答的过程中,表现出厌烦的态度时,孩子对于问问题就会开始畏惧。

在心理学上来说,当孩子被称赞时,其技能会无限上扬,如果碰到挫折时,其技能则会萎缩。很多父母亲通常在孩子表现很好时,吝于给予赞赏,不过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却又不断的责骂。如此不均衡的赏罚态度,会让孩子有负面的人格发展。

因为只有在做错的时候,父母亲才会有反应,所以孩子可能会故意做错,藉此引起父母亲的注意和关心。

同样的,让孩子读完图画书之后,随着父母亲所提出的想法不同,孩子对于阅读的印象也不同。

“因为熊宝宝贪心,所以应该要受到惩罚。”

“因为熊宝宝没洗脸,所以应该要被打。”

像这种类型的反应,会让孩子的阅读准备度萎缩。

“熊宝宝做的雪人去哪里了呢?”

“为什么熊妈妈没有认出熊宝宝呢?”

可以用这种问问题的方式,来刺激孩子的思考力。如果此时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不需要订正孩子的错误,因为那是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那本书的内容,所产生的现象。当孩子了解内容之后,自然就会说出正确的答案。

7.给孩子听重复式的童谣,并让孩子跟着唱

随着孩子对口语的声音和意义的敏感程度的逐渐增强,他们就会开始关注日常口语中的押韵现象,而且喜欢听有绕口令特征的语言,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许多字词的发音都有相似之处。这时,妈妈们就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以便指导孩子学习和辨识语音,比如,可以玩一些要求语言押韵的游戏,或者念儿歌、童谣,让孩子一起跟着唱,并随机指认字音相同的字,或者让孩子自己试着编一些儿歌和童谣,等等。相信这些活动都将能有效地提高孩子对语音的敏感程度,以及语言能力。

一到二岁的时候,只要唱催眠曲就会进入睡梦中的孩子,到了三到四岁之后,则会开始关心歌词。

次子在三岁五个月的时候,有一天要求我改唱其它的催眠曲。

“妈妈,不要唱歌词里面有大便的催眠曲。”

“俊儿,催眠曲里面怎么会有大便这种词?”

但是他一直固执的对我说有,还要求我立刻唱一次。我开始慢慢的唱出莫扎特的催眠曲,当我唱到“前面庭院和后面山坡上”时,他突然大叫:“就是那里!”

我才发现,的确,“前面庭院和后面山坡上”的歌词,听起来就像“前面庭院和后面大便”注:韩语“山坡”和“大便”的发音有些类似。

当然,这不过是三到四岁的孩童开始对歌词有兴趣的众多案例之一。而孩子开始关心歌词的举动,同时也是意味着孩子本身已经具备了鉴赏童谣的能力。此时,给孩子听的童谣,最好是选择出现很多重复歌词的童谣。

首先,重复歌词会让话意变得更加有趣。如果把同样一句话持续重复,就会让孩子感觉像一种游戏,而这也是让孩子训练语汇最容易的方法。

边玩耍边学习,边学习边玩耍,就是最基础的阶段。

高高兴兴是杏树

早早起床是枣树

快快乐乐是桧树

爱放屁屁是枇杷

这是韩国的一首童谣《树木的歌》中其中一节,当给一个三到四岁的孩子听这首歌时,孩子很快就会跟着唱。如果孩子把这首歌背下来,等于很自然的学习了“杏树”、“枣树”、“桧树”以及“枇杷”的语汇。

鸟儿飞

啥鸟飞来节节高?

啥鸟飞来像剪刀?

啥鸟飞进青草里?

啥鸟飞过太湖梢?

叫天子飞来节节高,

燕子飞来像双刀,

野鸡飞进青草里,

野鸭飞过太湖梢。

第二,重复歌词会让话语有节拍,尤其重复歌词很多的童谣,不但让读者的话语中加入了节拍,甚至还会让感情变得柔和。

杰克杰克神父,杰克杰克神父,

您在睡吗?您在睡吗?

要敲钟了,要敲钟了,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这是法国童谣《杰克神父》,这首童谣透过重复歌词的方式,把“凌晨敲钟的神父”的印象,清楚的转达给孩子们。

又比如,喜欢背诵诗集的人,和不看诗集的人,说话的语调就不同。喜欢背诵诗集的人,讲话的语调较柔和,而不看诗集的人,说话的语调较僵硬。这足以证明,诗可以让我们的话语带来节拍。

所以,给三到四岁的孩子听童谣的时候,孩子们了解诗词的意义也好,不了解也没有关系,只要孩子们可以背诵童谣,并且可以在话语中带进节拍即可。

蝴蝶蝴蝶飞飞

蝴蝶蝴蝶飞飞,

彩云彩云追追。

蝴蝶蝴蝶落落,

朵朵花儿乐乐。

8.给孩子听一些有着拟声语和拟态语的故事

三到四岁的孩子的特质之一,就是想象力非常发达。而拟声语和拟态语,能替发达想象力,带来很有效的刺激。

马儿在蹦蹦跳跳。

·马儿在跃跃奔驰。

当孩子听到上述两句话时,想象的内容就不一样。第一句会想象成一只小马在跑的画面,第二句话则是会想象成一匹骏马在奔驰的样子。当然,这是限定于看过实际马的孩子,或是从图画书中看过马的小孩,才会有的想象。没有看过马的孩子,则根本不能想象任何样子。

西方同样也将拟声语和拟态语,用为神话故事中的主要语汇。

小精灵在摇摇摆摆

正在跳舞摇摇摆摆

小精灵们正在跳舞

摇摇摆摆摇摇摆摆

摇摇晃晃咚咚锵锵

丢着大大的包袱

小精灵在摇摇摆摆

正在跳舞摇摇摆摆

这是德国童谣《小精灵之舞》。听到这首童谣,就好像看到很多小精灵们,丢着大大的包袱,摇摇摆摆的在跳舞的样子。当读者读到摇摇摆摆的时候,相信读者们也会有一股想要跳舞的冲动。

除此之外,像美国的童谣《一闪一闪小星星》、法国的童谣《在亚维侬桥上》等都很著名。

一闪一闪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千万小眼睛 。

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 。

星星张着小眼睛,闪闪烁烁到天明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跳舞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漂亮的小伙们这么跳

然后还是这样跳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跳舞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漂亮的姑娘们这么跳

然后还是这样跳

在亚维农的桥上

让我们围着圆圈跳舞

官员们这么跳

小宝宝们这么跳

好朋友们这么跳

乐师们这么跳

锈蚀们这么跳

孩子们这么跳

洗衣女工们这么跳

9.教导孩子如何对待书籍

俗话说,“说一百次,还不如用一次行动来证明,还来得更具教育性”。

当妈妈翻书的时候习惯沾口水,却对孩子说翻书不可以沾口水,试想孩子会了解吗?对于三到四岁的孩子而言,父母亲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这个时期,首先要教导孩子,让他习惯,书是从前往后翻阅的,再来就是不可以折迭书,也要教导孩子,让他了解,翻书沾口水是不对的方式。

当然也有必要告知孩子,要珍惜书籍的想法,不过就算孩子把书撕破了,也不需要责备。因为此时期的孩子们,深信万物都具有人格,因此,如果孩子撕破书籍时,告知孩子书籍会疼痛,反而会更具有效果。

九个月到两岁的宝宝,一般都活泼好动,喜欢把书作为玩具,喜欢撕书、咬书、玩书,这时父母不必干涉他或要求他。这一阶段是宝宝的前阅读时期和语言的萌芽期,父母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对书感兴趣,让他喜欢书,因此宝宝要怎么翻、怎么看、怎么玩,都随他。

此外,如果爸爸妈妈躺着或趴着看书,那小孩子自然也会躺着或趴着看书。爸爸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也会主动拿起一张报纸,装模作样地看起来,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把报纸拿倒了。

特别的是,父母还应该注意孩子阅读时的姿势,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要知道,如果长期在阅读的时候维持不当的姿势,有可能会因肌肉的韧带拉得太紧而使脊椎内的软组织受损,从而造成腰酸背痛。而躺卧在床上看书的话,更会影响下肢神经,轻则会令下肢麻痹,严重者更会患上坐骨神经痛。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的姿势一定要正确。阅读时,最好使躯体的重心稳妥地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撑点范围内,以减轻维持坐姿的肌肉的疲劳。千万不要躺着看书,那样既会伤害眼睛,也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父母也要注意自己平时的阅读姿势,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记得有一次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剧中的母亲,在整理孩子弄乱的书籍时,嘴巴里不停的唠叨着“哎哟,这些讨厌的书,这些烦人的书”之类的话,像这样的画面,也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应该要告诉孩子,书是有益于人的、永远都是好朋友的观念。

10.让孩子成为书的主人

当孩子成长到可以说话,也可以走得很快,又可以跳的三、四岁时期时,孩子们最常使用的话是“不要”或是“是我的”这两句话。父母亲们会认为乖巧的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喜欢反抗而开始紧张,甚至有些父母亲认为,孩子是被宠坏了而责骂孩子,其实那是不必要的。

因为四岁后的孩童,正面临第一期的反抗期,孩子们会开始用“不要”、“是我的”这两句话,来宣布自己是独立个体。

到了这个时期,为配合孩子们的独立精神,必须要为孩子指定书籍。当指定书给孩子们时,孩子会更加照顾属于他的那本书。睡觉的时候会摆在枕头旁边,出去玩的时候,会想要放进自己的包包里,就好像自己跟书是无法分离的,只想和书在一起,而这种现象有助于孩子和书亲近。

孩子的书虽然可以和爸爸的书,摆在同一个书架上,但如果可以做一个漂亮可爱的宝宝书架,然后把孩子的书放进他专用的书架上,那么孩子们会更加感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