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光出生于哪里
肖亚光
肖亚光,山西大学毕业,1991年进入山西电视台,现为中国黄河电视台民生频道总监。2004年荣获“范长江新闻奖”。
中文名:肖亚光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省左权县
出生日期:1960年
职业:中国黄河电视台民生频道总监
毕业院校:山西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新闻奖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奖
范长江新闻奖
代表作品:《百姓书记梁雨润》《用生命撞响的警钟》
人物简介
肖亚光,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左权县人,1978年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1991年进入山西电视台,先后担任秘书、记者、制片人,现为中国黄河电视台民生频道总监。
获得荣誉
从事新闻工作十六年来,采制电视新闻2000余条(期),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逾百条(次)。2003年,他参与主创的电视新闻专题《百姓书记梁雨润》,囊括“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奖”等七项一等奖,创造了全国电视新闻界单条新闻获一等奖数量最多的记录,被中宣部和全国新闻界领导、专家评价为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贴近”精神进行正面人物报道的典范作品。2004年,他组织策划并参与主创的电视新闻评论《用生命撞响的警钟》,再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同年,他摘取了“范长江新闻奖”这一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桂冠。
生平经历
肖亚光,熟悉他名字的人可能不很多,但看过他采写的报道的人就多了。《百姓书记梁雨润》让多少人流下了动情的泪水;《用生命撞响的警钟》惊醒了多少漠视孩子沉迷网吧的成年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和摄像机帮高建栋、马海旺这些热心助人而自己遇难无助的人解决了困难问题。为此,2004年肖亚光摘取了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但他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却一再拒绝谈他个人的成绩,反复对上级和同事表达感恩之情,同时强调成绩是集体的功劳。
可以说,当记者是我儿时的梦想。为了圆梦,1978年我考大学时特意报考了山西大学中文系。可是,毕业时我却被分配当了大学教师。并在工作三年后便以教学业绩的突出被破格晋升中级职称,成为当时全省两个最年轻的大学讲师之一,但我依然在默默地寻找着心中的梦:1991年,当我听说山西电视台招聘采编人员时,虽然我当时已具备了评副教授的资格,但依然选择了报考电视台,并在近500名报考者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然而,命运似乎总要和我的愿望开点玩笑,我被挑选到厅办当了秘书,这在不少人看来是受到了重用,但对我却没有吸引力。经过再三请求,我回到电视台,来到《黄河新闻》开始了自己的电视记者生涯。
工作经历
我既然喜欢这一行,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干记者这一行,我认为除了具备文字功力、沟通能力、能吃苦、有新闻敏感之外,还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记得1995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已经十一点半了,我正在办公室写稿子,突然接到热线电话:太原市白龙庙街居民雨夜露宿街头。我赶快叫上记者尹学华,冒雨打车来到白龙庙街,走到居民区一看,这哪还有路呢?由于下水道不通,整个是汪洋一片。跌跌撞撞中,我俩差点掉进坍塌后已经被雨水淹没的菜窖里面。再看居民住房,不少已经坍塌,有的裂着大缝漏着雨,无奈的百十来号居民把桌子、椅子、床搬到院子里或大街上坐在上面打着雨伞、撑着雨布过夜。居民们看到我们就像看到了救星,纷纷围过来。一了解,这些房子都属于太原市房地局的公管房,大都建于建国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看着眼前这一幕幕场景,听着居民们的牢骚和强烈不满,当时我们也是难抑愤怒之情。结束采访回到台里,已经是凌晨四点。本来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是想批评太原市某些政府部门不关心群众安危的,但冷静下来一想,这样做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代表事情的主流。一大早我们赶到太原市房地局向局长反映了这一情况,局长立即带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同我们赶到白龙庙居民区。查看了房子后,他当下表态,将刚刚盖好的一批新楼房交给这里的居民暂住,两天内搬迁完毕,这里的危房全部推倒重建。一连三天,我们除了拍摄危房居民搬迁的过程,也跟随房地局同志走访了全市各城区的危房户,夜里回到台里,顾不上白天奔波的劳累,扎在机房,赶制出三集系列报道《风雨无情人有情》,既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又在党和政府与受灾群众之间架起相互理解、配合协作、排忧解难的桥梁。
苦干加巧干吧。1995年盛夏的一天,省司法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临汾市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海旺,在承担一起离婚诉讼案女方的代理律师过程中,因阻止男方当事人闯到律师事务所暴打妻子,被男方当事人及其亲属将双眼抠瞎,造成终身残疾。而案发一月有余,凶手仍逍遥法外。这起事件在全国律师界激起轩然大波,联名上书,来电来函不断。司法厅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十多家媒体的记者一同赶赴临汾。黄昏时分,大家到达临汾,不少媒体的记者开始找住处和饭店,而我和记者段俊梅则直奔事件发生地。我们马不停蹄地采访了现场目击者、附近的群众、司法、公安、市政法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男方当事人。凶手迟迟得不到处理的原委也越来越清晰,此人是当地一霸,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老百姓不敢惹,公安部门又不愿惹。采访结束后已是深夜2点,我们在路边摊上简单吃了点方便面,便连夜返回太原,到机房写稿子编片子。第二天上午,当我们把片子编完后,又马上联系赴北京治疗的受害律师马海旺,得知马海旺将乘坐当天的火车从北京返回临汾。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采访到马海旺并播出这一新闻呢?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我们了解到马海旺乘坐的火车将途径太原再返回榆次抵达临汾。往返榆次间有50分钟时差。于是我们迅速赶到榆次上车,利用这宝贵的50分钟采访了马海旺,并在当天的《黄河新闻》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播出了这一报道。就在当天夜里,临汾市公安局、检察院迅速立案批准,将迟迟一个多月未作处理的凶手执行逮捕。而此时一同到临汾的媒体记者不少还在临汾静候马海旺。
准确地说,是我和同事采制的。那天下午4点,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热线电话:反映一名解放军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学员高建栋,因抢救在洪水中遇险的群众患重病住了医院,我立即骑车子赶到这位军人住院地点--山医大一院急诊室。走进病房,只见躺在病床上的高建栋脸色苍白,双唇发紫,护送他到医院的群众和姐姐向我讲述了他的事迹:高建栋本来是从重庆返家看望病重的父亲的,遇上山洪暴发,几辆中巴车淹在水里,车上的乘客焦急万分又无可奈何,站在较高地段的高建栋看到了这一情况,立即找来一条绳子绑在大树上,第一个跳入水中救人,与公安干警前后救出70多名被困群众,自己却因在水中浸泡了7个多小时,加上劳累过度终于倒下,被送进了医院,而此时家人正为了3000元住院押金发愁。
第二天一早,我和另两名记者段俊梅、杨洁会同山西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直奔西山高建栋救人现场。一路上,由于洪水刚刚退去不久,到处是淤泥,行车非常困难,我们便脱下鞋,光脚在没膝的泥沙中前进。正当我们找到了目击者和被救群众开始采访时,雨又下了起来。我便一手打着伞,一手护着摄像机冒雨采访。众多的被救群众和知情者流着泪告诉我们:"高建栋为了救遇险的群众,泡在洪水中搏斗了7个多小时。就在他救人的同时,他家的房子和财物全部被洪水冲走,老父亲在情急之中病故,至死也没和高建栋见上一面。"
回到台里,我们带着难以平静的心情,连夜赶制新闻。随着六集系列报道《洪水作证》的播出,许多被救的居民和素不相识的群众来到医院看望高建栋这位英雄,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带来了救济金和精神鼓励,山西省委、省军区和解放军总后勤部为此专门在山西电视台大演播厅举行了现场直播的"抢险爱民模范高建栋表彰大会"。我还将我们制作的节目送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联播》进行了播出。高建栋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
我体会到,世界上很少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尽不到的心。你说的那件事是2001年7月6、7日,我带着两名年轻记者到北京采访台湾骨髓慈济中心为山西大学教授李文德等三人捐赠骨髓一事。当时正赶上"尤特"台风席卷了台湾海峡,台湾到香港的飞机被迫停飞,已经将自己身体内的骨髓抽取掉的三名患者,如果在24小时内注入不了新骨髓,生命就有极大危险。台湾骨髓慈济中心的义工们克服重重困难,辗转澳门、上海,终于在15小时内将骨髓送到北京,三个生命得救了。可以说这是一次在生与死选择中体现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新闻,但作为电视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尤特"台风的画面、台湾筛选取骨髓的画面,我们却无法拍到。按说,采用一般性的泛泛镜头,也不会有任何非议,但这一关在我自己这里就过不了。我想:如果没有这些画面,这条新闻的视觉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开始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四处打听,我通过在北京工作的台湾骨髓慈济中心的义工,联系到了台湾大爱电视台,请他们帮助拍摄抽取骨髓的画面,又请专程送录像带的义工在飞机上拍了有着独特标志的台湾飞澳门的飞机的机翼,通过中央电视台将他们在台湾的驻站记者拍到的"尤特"台风的镜头回传到中央电视台后全部复录下来。应该说,是多方努力完成了这次跨越台湾海峡的时间赛跑接力。大家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我仅仅是一条贯穿着的普通的白线。
肖亚光:那是电视新闻专题《百姓书记梁雨润》。其实从1998年开始,我们台就对梁雨润的事迹进行过报道。2002年初,记者薛爱林再次和我聊起梁雨润的事迹,结合当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推进,我立即意识到从梁雨润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与老百姓的浓厚感情折射出的巨大新闻价值。于是我策划、组织参与了对梁雨润事迹的深入采访报道。我们的记者薜爱林、许凌云等人深入梁雨润生活工作过的运城、夏县、河津等地,走访了大量的"鲜活"的音像资料。在后期制作中,我们先后找到了多位获过国内大奖的记者,征求他们的意见,创作人员也进行反复研讨,几易其稿,几番修改成片,才打造出这一精品。
肖亚光:首先得益于团队的凝聚力和整体作战能力,因为电视制作是一个整体创作的行业,任何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完成前期、后期的所有工作的,需要每个环节都得非常到位,所以任何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凝结了同行们的大量心血;第二是吃苦精神,电视记者是一个脑体力结合的工作。思想不到位不行,采访和镜头不到位也不行;当然,新闻敏感非常重要,但我以为前赡意识更加重要,特别是对事关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问题,要具备穿透事物本质的第二视力。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采制的电视新闻评论《用生命撞响的警钟》。那是我和同事们从近年来网吧内中小学生频频出事的现象中,觉察到网吧管理的严重混乱和社会各方面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薄弱。我曾经多次利用晚上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和双休日,独自到太原市的一些网吧内,了解上网人员的构成,网上的内容,发现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网吧内多数是少年儿童,网上凶杀、暴力、色情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2006年太原市发生迷恋网吧的少年郝鸾亲手杀害爷爷奶奶等五位亲人的恶性案件后,于是我组织精兵强将、策划并直接参与了对这一案件的深入采访。我们走访了犯罪当事人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网吧管理者和经营者、心理学家、少管所、工读学校的工作人员,搞了一千份问卷调查,立体化透视了网吧中暴力、凶杀、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对未成年人心灵的毒害,向全社会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客观地说,我是一个幸运者,我由衷地感激上级领导,刻骨铭心地记住那些扶我上马的前辈,包括与我并肩采制新闻的同事,包括我们这个兄弟姐妹般团结的团队。古人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认定,努力,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