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证言的法律案例
巨额拆迁款,随便写个条就能分?
一、关键词:拆迁安置,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解释
1.典型案例:
小张自小父母双亡,与奶奶、姑姑相依为命奶奶去世后,留下一套公房。经全家人协商一致,小张成为公房新的承租人。同时小张与姑姑签订《协议书》约定,如公房遇拆迁首套安置房归小张,第二套安置房归姑姑,如无第二套安置房,安置款归姑姑所有。其后,公房遇拆迁,小张仅获得一套安置房及安置款100余万元。事后,小张与姑姑关于该笔安置款的分配产生争议,小张主张仅应向姑姑支付被拆迁房屋评估款而非全部安置款,姑姑则主张全部安置款均应归其所有。
2.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关于应支付的具体数额,小张虽主张钱款范围为房屋评估款,但未提供证据,考虑到《协议书》所使用的词句、缔约目的、缔约背景及相关证人证言,法院最终确定小张应给姑姑的款项为全部安置款100余万元。
二、懂法重点:
1.什么是合同?合同能不能随便签?合同,又称为协议,指以发生民法上效果为目的的一切合意。生活中,小到买矿泉水,大到买房买车,都有合同的身影。《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牢记合同就是合意,切不可随便签订,否则将承担相应合同责任。
2.对合同条款有争议,应当如何解释?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因此,在遇到争议时,法院将根据合同所用词句、相关条款及行为性质、目的、习惯等来进行解释,寻求双方真实意思。本案中,法院就是根据《协议书》对安置款并未做任何限定,并结合双方缔约背景及相关证人证言,最终确认全部安置款均应由姑姑享有。
3.分配拆迁利益时应当如何防止纠纷?
拆迁,所涉利益巨大,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大家庭中,因拆迁利益的分配引发的纠纷更是屡见不鲜。那么应当如何防患于未然呢?第一,厘清法律关系,合理评估可分得利益避免不合理预期。以本案为例,被拆迁房屋为老公房,原承租人去世后,未经全体亲属一致同意,小张便无法成为新承租人,亦无法获得拆迁安置利益。第二,明确约定利益分配格局,避免引发纠纷。《民法典》实施以来,民事法律日趋完善,拆迁所得利益日益透明,家庭中对拆迁利益的分配也应公平合理,约定清晰,定分止争。第三,妥善留存证据掌握利益分配主动权。常言道,白纸黑字不容抵赖,妥善留存证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分配过程中不妨通过录音、录像、邀请亲属见证等方式留存证据,防范道德风险,确保始终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