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落网地竟成网红点!旅游不是流量的“走狗”
近日,网络上一段广泛传播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里,吉林松花湖结冰的湖面上聚集了许多商贩和游客,观光车旁,商贩们举着喇叭大喊:“有去往抓捕朱贤健网红打卡地的,20元一位,观光车。”
这个商贩口中的“朱贤健”是一名越狱逃犯。2021年11月,朱贤健在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湖黑瞎子沟被抓获。事件发生后,一些商贩投机取巧,不以逃犯之事警醒世人,反而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牟利,将越狱逃犯的抓捕地宣传为“网红打卡地”, 娱乐 至死,借机炒作,挑动民众情绪,并通过带客赚钱。网友评论称:“这也有人去打卡?这也收费?越狱的还在牢里待过呢?怎么没人去打卡?怎么没人去收费?”“这多少有点离谱了,名人故居免费开放,逃犯落网地竟然还收费。”“ 娱乐 至死啊!”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传统的 旅游 业发展逻辑被改写。一篇种草帖子,一张精美照片,一个有趣的小视频都可能带火一个人、一个景区,甚至是一座城。为了追逐名利,不乏有人出卖底线,一味求新求异。
去年,一位网名为“40国环球旅行ing”的 旅游 博主在微博上晒出他去康西瓦烈士陵园 旅游 的照片。照片里,在这座肃穆清朗的陵园中,他脚踩卫国戍边的烈士陵墓,一手靠着墓碑,一手做着手枪的手势指向了烈士的遗照。而他的微博配文居然是:“尊敬”。不出所料的是,这位 旅游 博主很快就出现在热搜榜上,并招致网友的痛斥与谴责。他的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此事也对所有想要以亵渎英烈的方式博眼球、谋出位的人敲响了警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有悖法理、传递错误价值观的行为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国外,也有一些网红以低俗的方式博出位。
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 旅游 到底是为了什么?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身养性、增长阅历、交流互鉴才是 旅游 的意义所在。但在流量至上的逻辑里, 旅游 成为了一场只有投机与变现的 游戏 。这些网红、商贩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置公序良俗于不顾,践踏 社会 底线,越过道德边界、秩序边界,甚至是法治边界。这种恶劣的行为与 社会 主流价值观相悖,不仅会助长低俗之风,还容易误导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争相去该地打卡,产生不良影响。
对目的地管理部门来说,“网红”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吸引更多客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多重利好,另一方面,它也对目的地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 旅游 环境规范有序地运营的前提下,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游玩需求是目前 旅游 目的地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许“黑色 旅游 ”和“奴隶制 旅游 ”的流行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平衡游客精神需要和 社会 规范运行的范本。
黑色 旅游 是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 旅游 。这类 旅游 再现 历史 中的悲剧性现场或时刻,可以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让游客从悲剧中反思、警醒,在纪念中感知“痛”,让“痛”唤醒“尊重”“人性”和“天性”。
国外有很多黑色 旅游 的成功范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当年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地方,它从1947年开始就被改造成了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波兰十大著名景区之一;曾发生过核电站事故的切尔诺贝利现在成为了很受欢迎的 旅游 目的地,吸引了大批游客。此外,还有日本广岛、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柏林墙等等,它们都是一部部鲜活的 历史 集,具有游览价值和学习价值。
美国近年来掀起的奴隶制 旅游 浪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南部的一些种植园被改建成博物馆或纪念馆来铭记那段悲惨的 历史 。2014年开放的惠特尼种植园博物馆就是其中的典型,在种植园内的一面花岗岩墙壁上,就刻着10万多个因奴隶制逝去的人的名字。这家博物馆备受好评,目前已接待了超过37.5万名国际游客。
环球时报 汽车 周刊
环球时报 时尚 周刊
环球时报地产观察
环球时报前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