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从宗教 文化 法律 制度等方面论述··~~
一、中西方文化的内涵
如果说西方文明是从克里特文明开始算起的话,距今已经4千5百年左右的历史。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这三大文明之间是具有极大反差的,到了近现代文化,这三大源流才算是百川归海,都汇入西方近现代文化之中。 中国的文明已有5千年的历史,它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现世的人的自我的道德修养。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完成了由外向内的收敛的过程以后,所有的知识分子就开始在内心的道德上下工夫了。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特别是儒家的知识分子对外在的宗教逐渐淡漠起来,他们更多是注重自己内心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上帝决定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不是神本主义。 但是,中国人对六合之外的东西是不太谈的,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儒家知识分子对鬼神一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推崇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孝,君主在世的时候尽忠,讲究的是现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德标准,而不讲究彼岸的那些东西。其实这个思想在周公旦的时候就说的非常清楚了:"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归",也就是说,说的是鬼神,其实是用鬼神来推行道德教化,是劝告你此生此世好好的做善事。孔子也始终对鬼神之事不感兴趣,"子不语怪力乱神"之事,"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孔子的很多话语都表明了他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一次他的一个弟子问他"人死后,有知也?无知也?”孔子的回答可谓充分表现了他的大智慧:"吾欲言有知,又恐孝子贤孙妨生送死;吾欲言无知,又恐不孝子孙弃而不葬;至于死后有知无知,死后自知之"。也就是说,论鬼神的目的是为了起到教化人从善的,无论多么高深玄奥的东西,都必须以现实的行为准则为落脚点,从善、积德,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在西方,学术界称它是一种伦理文化。 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它是一种超越的浪漫精神。它不断地超越现实,对六合之外的事情更为关注。
( 二)、中西文化的现代化过程
这个过程首先是由西方发起的,因此,我们首先得讲西方。由于中国的协调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化在两三千年以来,就像一个追逐自己尾巴的猫,始终走不出来。所有的新鲜血液溶入以后,都被它给同化了。同化之后,还是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天不变、道义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所以它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如果不是近代的西方的洋枪洋炮冲进我们的国门,我们中国还不知道要在洋洋自得的泱泱大国、天朝意识中间延续多少年。我偏向于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强迫下进行的。 在中世纪,当南部的拉丁世界掀起一场人文主义何文艺复兴运动的时候,北方世界开始了宗教改革。那么宗教改革在西方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宗教改革产生了四个重大的作用:
1、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铁板一块的专制统治,导致南北欧洲的分化。
2 .导致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3 宗教改革推进了民主政治和宽容精神。
4、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当然它也充满了血和泪,比如"圈地运动"、"羊吃人的运动"和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扩张,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西方近代正是经过这一系列特别是宗教改革,经过两个世纪以后,到了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一个崭新的欧洲在西方出现了。 关系问题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上抽象和具象的差别是中西方主要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互补也是我们常谈的话题,时到今日,在文化差异后面所反映的历史,经济,观念上的变革也已是日新月异,同样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三)、义利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四)、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
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一定看得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五)、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挟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 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六)、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 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 , no ,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 ,”“No , I don't think so .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 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向来主张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 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在对社会、他人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所以中国文化推崇 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3. 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4. 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 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七)、社会关系的差别
1。 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在美国,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无论你出生富贵还是贫贱,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 even a cow boy can be president.)” 新中国虽已建立了五十多年,但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上级在下属、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 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在西方社会你几乎很少看到爷爷和孙子同住一屋,子女一旦结婚,父母就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作法培养青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八)、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u do!”“Nice day , isn't it?”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像“惭愧”、“哪里”、“寒舍”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 ”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 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Please!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 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 !”“See you later!”“See you next time!”“Goodnight!”
(九)、社会习俗的差异
1. 对女性的态度 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国妇女却有幸能享受许多传统的骑士习俗,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 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在马路上,男士走外侧,女士走内侧,以给女士提供保护。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如“妖、妓、奸、奴、嫉、妒”等。
2. 对婚姻的态度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谨慎对待,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意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能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那不仅会给两个民族,而且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
综观全文虽然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但是,所有不同的文化中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的文化发展进程,在这些中西文化的差异里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我相信,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