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犯罪份子冒充人民日报记者敲诈勒索,他们是利用受害者怎样的心理作案的?

人民日报作为一种权威性的代表,它报道的内容多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有关,是党的机关报,纰漏的问题也与民生息息相关。被人民日报记者敲诈勒索利用了受害者对人民日报的一种敬畏感和深信不疑,也利用了受害者的单纯和善良。

现在的犯罪分子都会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进行诈骗。他们伪装成一些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机关,例如:公安部门,医院,法院,保险公司等,通过掌握受害者的信息之后对其进行诈骗。一般情况下都是团伙作案,一个电话负责联系,一个电话负责发送一些诈骗短信,转移资金或者要求受害者汇款。受害者一开始对陌生电话都会抱有怀疑态度,但是诈骗集团知道受害者会有所顾虑,他们也会多次打电话给受害者,打消他们的疑虑。当受害者接听电话以后,诈骗分子就会按照原定的剧本,阐述受害者的一些基本信息,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完成他的目的,欺骗受害者缴纳费用,或者让受害者配合他们的工作,完成一些特定的指令。往往当受害者按照他们的指示做完这一切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但被骗的金钱却很难找回来。

同样的,案例中人民日报也是作为一种严肃具有代表性的报社。当有记者与我们产生交集时,我们可能会有所疑虑,奈何作为一种权威机关,我们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感,以及一种虚荣心作怪:认为被一些权威机构找上是一种殊荣,更因为诈骗分子通过一些途径掌握了我们的基本信息,让我们相信了找上门的机构,并乖乖按照他们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网络诈骗无处不在,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钱袋子,更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因信息泄露带来骚扰电话。不要轻易接听一些陌生来电,对于一些冒充公证机关的电话可以选择报警核实,接到奇怪来电无法确定对方意图的尽量挂断后拉黑,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验证码发送给别人,多一个心眼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