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俄、美、日崛起的启示

英;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美; 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美国崛起的根本动力。美国首创了民主***和制度,通过分权和制衡原则使民主政治得以实现,保证了政治的长期稳定;通过了《反垄断法》,完善经济法律制度;通过实行罗斯福新政来缓和经济危机,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科技创新方面美国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政府鼓励民众从事发明创造,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像爱迪生、贝尔这样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在生产管理领域还出现了泰勒制和惠特尼的标准化,这些创新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起飞 法; 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荣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 俄 德国另一传统为哲学与艺术,这个不用多说。唯一想提的是,德国的哲学和艺术(包括文学),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所谓的正统,而是百花齐放,中间渗透着的是理性、严谨和美,特别那种对人本的至高无上的尊崇,多少年来影响着全世界。中国不是没有这种境界,唐诗宋词,对人的生命、自由、自然与人的和谐,可以说至今没有过时。可是,比起德国人,我们对遗产是怎样继承的和怎样扬弃的,每一个有理性的国人都该反思一下。 日 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由于重工业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内循环的特点,很少提供最终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利润,日本政府用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帐面亏空,现金、存款、国债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化为废纸,日本上层与人民同甘***苦,绝不先富。...战败虽然使日本丧失了无法估量的社会财富,但人才犹在,希望犹在。大和战舰虽然沉没,但曾经建造了大和战舰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物质财富可以被摧毁,但近百年工业化历程积攒的人力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剥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