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在我们生活中,发生被诈骗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因此诈骗他人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涉及到诈骗财物的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就会构成诈骗罪,那么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不太了解,接下来就由为您整理的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关于诈骗罪的法律条文如下所述: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诈骗罪需要什么证据吗?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

1、虚构事实,

2、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知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诈骗行为的成立。在诈骗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遭遇诈骗,不论数额多少都应当及时报警。关于证据,警方会告诉你应该提供哪些证据的。

对诈骗罪而言,司法实践中,应当侧重搜集证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的证据。要法院认定为诈骗罪,人证物证都要有,证据不充分不能随随便便定人罪。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

证据有下列七种:

(1)物证、书证:如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对方的作案工具等;

(2)证人证言:如有关证人的口述;

(3)被害人陈述:受害人的如实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如法医学鉴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法笔迹鉴定、痕迹鉴定、化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等;

(6)勘验、检查笔录:如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尸体等勘查、检验中所作的记载;

(7)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判刑多长时间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诈骗罪判刑多少年要依据犯罪情节而定,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以上就是由为您整理的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我们从中了解到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是需要找很多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要是找到的证据对自己没有用的话,将会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