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

环境行政诉讼的诉前程序包括检察机关要公告,告知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同时,检察机关应当向相关的行政机关提出检查的建议,督促其快速履行其法律职责,行政机关接到建议之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履行职责,书面回复。

一、环境行政诉讼诉前程序包括哪些?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前,检察机关应当以公告的方式告知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诉讼,并且规定检察机关已履行诉前公告程序的,人民法院立案后不再进行公告。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前,检察机关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依法履行职责,并书面回复。

二、环境保护行政诉讼程序

1、当事人或其他组织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环境保护部门法定代表人应在接到人民法院起诉状副本后,出庭应诉或委托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1—2个代理人进行诉讼,也可直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

2、委托他人代理诉讼时,委托人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签名盖章的委托授权书,出具证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

3、诉讼代理人确定后,应尽快熟悉案情,审查是否属诉讼范围查阅本案庭审材料,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答辩状。

4、答辩状应明确回答具体主张和理由,依据事实和法律说明答辩理由的正确性,充分提示对方起诉中的矛盾,请求法院作出正确裁判。

5、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必须停止执行。

6、对人民法院第一审诉讼判决不服时,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7、在诉讼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与法庭的关系,处理好与当事人的关系,处理好与律师的关系。

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由检察机关在对被告人提起刑事公诉的过程中,代表国家、集体利益提起要求相关民事责任主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活动。刑诉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附带民事诉讼。

环境行政诉讼有前置程序,那就是检察机关的告知工作,行政机关的原告通常为受到权益损害的民事主体,因此,可能存在主体不知道起诉事由的情况,此时检察机关就可以发公告,通知相关的法人或者单位、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