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

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是件很难的事,可是我没办法,我得完成任务。我还是说出了真相。

国际上70%的跨国并购失败比率,并不能阻止中国企业海外出击的热情和激情;近5年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了20-30倍,但频频失手、甚至失败的并购,案例也并不鲜见。

企业家揭“家丑”坦陈海外并购教训

“企业用‘30年代的基础,60年代的工具,90年的目光’来参与跨国并购,在谈及并购时自拉自唱,除了自我证明判断准确、出手得当以外,少有专业界的参与,加之传媒的不懂行……这些,都使得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看起来很美。”

07年6月1日,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召开,商务部联合四家单位发布了《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兼并的实践与思考》课题成果(下称“报告”),而在与会企业家介绍自己成功经验的同时,专家们对企业提出了如上忠告。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亦在年会上表示:“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还缺乏经验,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陈健说。

万向、TCL、有色集团海外并购的尴尬:“人弃我取”

“中国正进入购并时代。”这是美国《商业周刊》的断言。的确,跨国并购正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并且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赵闯介绍,2002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额度还只有2亿美元,到了2005年,已经达到65亿美元,2006年依然有47.4亿美元。

然而,从过去几年的并购案例来看,我国尚未出现类似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英国沃达丰与德国曼内斯曼、惠普与康柏的强强联合式的购并案例。“由于我国尚未形成一批在行业内位居全球龙头地位的‘重量级’跨国公司,加上购并动因不同、融资条件限制等影响,决定了现阶段多数企业仍将以购并境外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的部分业务为主。这种‘人弃我取’的策略是由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阶段、自身规模和管理水平决定的。”商务部的报告显示。

以汽车零部件铸造为主业的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在年会上证明了这一点。据他介绍,万向集团199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机构,到目前,除了在境外建厂3家以外,他们陆续收购了39家外企,用鲁伟鼎的话说,他们的收购特点是“量大、规模小”。因为,300亿的收购资金自有的只有不到200亿。“我们的钱不多,国外有优势的同行在并购时可以进行私募,我们不行,所以在进行跨国收购的时候我们就显得很弱小。”于是,那些具有互补性的小企业成为他们收购的主要来源。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介绍,他们的两次大的收购,对象都是对方的亏损企业。而中国有色集团也介绍说,作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唯一的外经企业,他们自主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并实现盈利的标志性项目—谦比希铜矿,亦是赞比亚资源状况较差的铜矿山之一,他们公司介入时,该矿已经停产13年。

中海油、五矿、中化国际等并购案提示:风险无处不在

“其实,相对于回报,风险的控制更为重要。”鲁伟鼎告戒与会的企业,“对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认识风险、机会风险、运营风险、客户风险、战略风险等,一定要分析透,并且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回报低尚可补,风险大,则会一步错而步步错。”

商务部在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诸多风险后认为,在跨国并购的诸多风险中,其实最突出的还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政治风险与东道国的政府政策变化等行为有关,包括征收、国有化、战争以及恐怖活动等政治暴力事件。“中海油集团对尤尼科公司的收购案、五矿集团对诺兰达公司的收购案,在经济上来讲,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都不吃亏,但是东道国从政治上考虑还是要进行审查,结果导致了项目中止或无法顺利进行。”报告中表述道。

此外还有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的国家有反托拉斯法及管理机构,但是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经常使并购过程旷日持久,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和行政费用,增加并购成本。报告显示,中化国际曾经拟以5.6亿美元独资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在签署了排他性的谅解备忘录中,中方以大局为重,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附加条款,以便用法律手段限制对方再提价,结果该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美国花旗银行在债权人会上提出要抬价至8.5亿美元,超出了中化集团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并购失败。

并购中还经常出现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投资回报预测假设条件存在缺陷、税收窟窿及其他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融资成本等财务风险。致使不少并购项目因为防范财务风险不足,造成了日后企业亏损,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

困难还来自于其他方面。李东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欧洲遭遇和工会谈判异常艰难的情况,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和工会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到2006年5月份时情况都无法控制。其实,在亚洲国家类似的情形也时有发生。“韩国的民众意识和工会力量比较强,韩国的教师工会甚至已经敦促其会员告知他们的学生:自由贸易会加剧贫穷和不平等,并且会破坏环境。因此韩国人总体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并且对商界不信任。韩国民众不仅认为本国的资金已经足够,不欢迎外国资本、产品进入韩国市场,对韩国对外投资导致的国内就业岗位减少也持反对态度。”报告认为,这给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电子生产线和上汽集团控股韩国双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