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的道德标准

敬畏不是必须的,可有敬畏的人是不是更好呢?不一定。没敬畏的人未必就一定是坏人,有敬畏的人也未必一定就是好人。敬畏从来都有两面性,它既可能让人向善,也可能给坏人提供心理安慰。黑手党中很多人在犯罪之后又去忏悔,忏悔完了可能就会觉得心安理得,下一次接着犯罪。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可以说,在这种人身上,敬畏不仅仅是安慰,还给他们提供了支持。美国有一个调查,在美国的罪犯里面,没有敬畏的人不到百分之一,而在普通的美国人中,没有敬畏的占百分之十几。那么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一个人犯罪,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敬畏,但更多的,是他对法律的不尊重,对社会秩序的轻视,对公众谴责的不在乎等。大到社会问题,原因各有不同,可能是因为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不大可能是因为没有敬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文革”的时候人们都说敬畏,那个时候比现在好吗?

犯罪、诈骗、贪腐等和敬畏无关,但是道德伦理也和敬畏无关吗?认为是的。道德是社会***同的价值观,它是一个群体在漫长的时间里***同选择的最符合多数人利益的规则,因此,它也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条件之一。道德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敬畏更多是感性的。这两者不同。没有敬畏的人,也有道德感,有敬畏的,也未必全都遵循道德。特别是敬畏非常虔诚的,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这样的例子不少。敬畏不会强化道德感,反而在有的人身上会冲突。冲突是如何产生的?这就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道德伦理等,都有它的时代性,它会根据时代、社会环境、历史发展等而随之变化,并非所有的道德都是合适的,比如三从四德,在古代是金科玉律,在现代显然不合适了。人类的道德总是在汰旧换新,有不适合的,就会被摒弃,有新的,会纳入。有敬畏的,往往不会考虑道德本身的变化,因为他们的原则往往是很难变化的。

既然理性思维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却一直缺失呢?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现代社会中理性思维的崛起源自启蒙运动,是建立在人性的解放,甚至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上的。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都是一个森严的等级社会,并没有人性解放的基础。近代以来,虽然逐渐开始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但时间毕竟太短。理性缺失的后果是什么呢?恰恰就是现在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骗术横行,假货充斥、贪腐、不诚信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咎为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缺失。人们的轻信,甚至盲信给这些负面现象提供了土壤,让它们得以成功、蔓延。也就是说敬畏并不能治病,理性思维才可以?理性思维是现代化的基础,没有理性思维,即便是一时解决了问题,依旧会重蹈覆辙,上一次当,还会再上第二次、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