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演绎出了韩国新花样,众多版本中你看好哪一部?

推荐你看中国版的。

由经典电影改编的《十二公民》已于今日上映。这里简单评价一下美版《十二怒汉》、俄版《12》、日版《12个温柔善良的日本人》和中国版《十二公民》几个版本的异同。

1957年版的《十二怒汉》,至今仍位列imdb top250第7名。实际上,如果你事先看过俄国版的《十二怒汉·大审判》(集合了12位俄国老戏骨)以及中国版《十二公民》(集合了12位北京人艺演员),你会觉得这个堆满特写的版本真是朴实无华乃至土得掉渣,尤其是每当有陪审员发表了什么不受待见的言论(比如3号陪审员载入史册的“他就是做了!他就是做了!怎么你们都看不出来呢?”)

偶尔甚至会让我想到《春苗》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法律电影——所以在分析各版《12怒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厘清“经典”为什么是“经典”。很多经典其实都不怎么好看(当然《12怒汉》是相当好看的),比如《魔戒》的原著,相比现如今的畅销书,人物不生动、对白很枯燥,基本上是一部边走边唱的公路流水账。它是经典的理由很简单:作为一部完整的架空作品,它集前人之大成,开后人之先河,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语言、种族、世界观,在真正意义上开创了“奇幻小说”这种文学类型。

《十二怒汉》同理。它有个空前伟大的戏剧前提:一个贫民窟的小混混被控谋杀了他的养父,11名陪审员未经讨论便认定他有罪,只有8号陪审员坚持“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案情”——随着讨论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最终8号将其余11人逐一说服,所有人均将判决改成“无罪”。

这里,随便拎出来一个点都可供影评人和公知大做文章:贫民窟的小混混,是社会的边缘人、少数派;陪审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因此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案情,这就制造了很多讨论社会问题的空间;更别提还有陪审团的原则、法的精神,等等等等。

正是因为“12个男人”、“全部都是有关法律的对话戏”、“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烟雾缭绕的小会议室里”这些元素实在是很无聊,所以“1个人说服11个人”、“全程跌宕起伏无尿点”、“空前绝后的好口碑”听到观众耳朵里,才格外地有吸引力。

其实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版本,就是中国版的《十二公民》,它可以说是美版、俄版的综合,比美版更丰满,比俄版更紧凑。

因为目前国内没有陪审团制度,编导只好给它改了个看起来挺雷的设定:政法大学家长组成的模拟陪审团。不过在何冰韩童生等人艺老戏骨的演绎下,这场讨论仍然被呈现得非常真实可信。

而且由于并不涉及人命,讨论更多地转向了对陪审员内心的审视,加入了不少比较本土化的情节,比如仇富、地域歧视等等;除此以外,更多了一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关键词“为了孩子”——所以不妨将之视作是在借鉴了俄版剧作构思的基础上,对美版情节的补完。可能是因为这场讨论完全是虚拟的,《十二公民》对各位陪审员的内心世界、以及这背后的社会现实的挖掘,才会尤其深刻、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