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许,有第三种可能
晚上刷到罗翔老师的视频,大概内容是讲孩子也是有幽暗的成分的,并不是书本里讲的小孩子天性纯良,然后让听课的人来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做过哪些不纯良的事情,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最后得出孩子是需要被教育、被管束的。
在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也这样认为,人一开始是善的,但世界并不只有善,还有恶,所以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我们要学会明辨善恶, 要学习善的,不学习恶的。再长大的一点,开始接触到荀子的人性本恶论,人本来是恶的,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强调需要后天的教育对人的作用;再 然后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与善者同流,而不与恶者合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接触了一些顽皮的小孩,也看多世间的恶,我开始也觉得人性本恶论,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恶的,会做很多让大人讨厌的事情,需要被教育,那些不被教育或者不受教育的,逐渐越来越作恶。
但今天听了罗翔老师的简短几句后,我开始想,也许,人性善恶论,有第三种解释,那就是“人之初,性本无。”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是不分善恶的,比如小孩子会做很多事情,但ta们不知道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因为善恶的区分是我们 社会 当下达成的一种***识,在当下,这种行为是善的,但以前或者以后,这个行为就可能是恶的了。比如十年前,给人发微笑表情,还是一个很友善的表情,但到了今天,给人发微笑表情是给人透露出这不是一个友善的信号。
善恶的行为是根据 社会 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根据当下 社会 的需要,大家达成的一种更适合当下的规则,需要结合当下来辩证分析。
善,与人为善,更多的是一种定义,与恶作为区分,来教育世人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加上了道德这一层枷锁来更好的约束大家要向善去恶,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少部分人缺少了后天的教育,或者接受到了一些与当下 社会 违背的观念,道德感不那些强烈,甚至作恶的程度已经超过了 社会 的忍耐,于是有了法律,通过法律来惩罚作恶的人。
其实,不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无,都达成了一个***识,那就是人都需要被后天大量的教育,严格的约束,这样才能让 社会 整体达成一个***识,只有达成了向善去恶的基本***识,并且大家都遵守,比如最基本的诚实守信,不伤害他人,多做对 社会 整体有利的事情,这样 社会 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