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如何建立市场的在线采纳,答案要说清楚。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结束WTO后过渡期实现真正入世的适应期和重要考验期。从对WTO相关规则和主要条款的分析中不难发现,WTO在更大程度上是“管“政府的,即制定出具有约束力的条款,由各成员国政府遵照执行。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这是WTO最核心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为加入WTO所作的贸易规则和体制的改变涉及国内公***政策的制定、贸易管理体制、投资限制措施、政策透明度、国民待遇、补贴措施、政策调整程序、司法和行政审议等广泛的方面。所以,中国入世,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入世,衡量入世是否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政府。事实上,比起经济入世来,世人曾更担心的是政府入世。 与WTO的要求相比,地方政府在适应规则、执行法律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观念上仍有一定差距,“管”的意识仍远远大于服务意识。表现在:一方面,许多人“官本位”意识仍很浓厚,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政府至上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一些官员仍习惯于用行政办法代替市场,直接干预企业决策。目前的产业政策,调节的范围仍然过大,很多政策手段不符合WTO规则。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政企关系长期未能理顺直接相关,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基本的产权制度决定了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上述问题在全国各省市普遍存在,我省也不例外。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应成为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这已不是我们想不想转变的问题,而是WTO要求必须要转变的问题。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就是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通过行政系统功能的转换和重新定位,打破计划经济公***资源配置无效率的“锁定”状态,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建立良性的“路径依赖”,形成“市场主导—社会自治—政府服务”的现代治理结构,其创新关键在地方政府理念转变、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社会职能转变等几个层面。一、“十一五”期间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趋向1.强化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强化战略引导职能。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全国统一的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和规划。除正确行使规划职能外,地方政府还应运用好信息搜集、处理和发布手段,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一些由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转化成的行业协会,要尽快改变原有的政府运作方式和习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好为企业服务的职能。2.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弱化微观管理职能的基本方向。政府部门必须主动应对体制性挑战,使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机制首先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要适应多元化经济模式的要求,树立“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给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能由市场调节、企业自己决定、中介机构能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不再审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坚决下放,杜绝“错位”、“越位”、“缺位”现象的发生。政府的职能要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服务上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热心服务,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3.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行政职能。以事务性质划分各级政府职能,坚持以事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及事务的性质作为各级政府权限划分的基本标准。根据各级政府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各自的核心区域,进而配置相应的职权。配置职权应遵循事务同类和职责相称原则,尽可能将职权作整体划分,使其各自有专门的管辖领域,并在各自管辖领域内拥有较为完整的权力。推进各级政府关系规范化、法制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内部分工系统。要建立一个以满足公***需要为主要目标的、高效运行的政府内部分工系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各级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更为合理的划分;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调控方面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地方公***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公用事业服务方面。4.转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应促进中介组织的法制建设,加快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使中介组织的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确规范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保证中介组织的独立性。要从机构形式和组织制度上,摆脱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从属关系,割断其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脐带”,实现真正的脱钩;各级政府要根据中介组织的成熟程度进行相应的配套管理,对其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使其有计划、有重点、健康地发展。二、“十一五”期间市场作用的地位“十一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将会导致投入其他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减少,因此,就需要对经济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作出选择,使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能按预定组合得以有效利用,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过程,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的结合,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效率,特别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则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能自主优化资源的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能够调整产业结构。由于市场的竞争性和互益性,它还可以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产品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的步伐的迈进,市场在国际国内商务运作和贸易交流中的作用更加明显。1.市场的导向作用和自主调节作用将日益加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河北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来,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河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实力规模迅猛增强、对社会的贡献额显著加大、经济总体呈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促进就业、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短缺经济、增加社会投资、增加出口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主要得益于市场的导向作用。但与一些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拿石家庄与南方城市温州、苏州和无锡相比较,我们会发现,石家庄经济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小;完成税收和增加值的总量小、贡献少;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少、比重小;大型民营企业的龙头少、群体小;在从业人员结构上,打工的多,老板少;企业外向型程度弱、出口少;全国知名的品牌少、名气小;苏州和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开创了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著称“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而河北大多数县市仍停留在原有的经济模式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之路。主要原因还在于河北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的导向作用和自主调节作用薄弱。2.市场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地区间竞争集中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发展环境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对外开放的水平,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发展的快慢。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格局中,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在全力优化各自的环境,抢占发展先机。要加快河北经济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环境是开放的生命”、“环境出效益”的理念,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合理的投资机制是分不开的。南方发达省市民营经济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民间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多,为经济总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关数字显示,2003年无锡个私工业经济总量在全部工业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增量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54.5%。在全市民营工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6家,其中最高的达到61.71亿元,而石家庄没有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私营工业企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经济发展还存在着投资环境的问题。河北企业总体水平较低,已经形成一个欠缺的市场环境。而企业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与我省长久以来的商品经济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其中,政府较严的管理体制也约束了市场环境的发育。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民间投资是我省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3.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市场优势的结合要求日益强烈。我省地处东部,易于对外开放的扩大,又毗邻京津、环绕渤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优势。省会石家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北方重要的客货中转站,高速公路拥有量居全国第一,驱车抵京只需两个多小时,石家庄机场是中国4D级大型民用机场,是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和分流机场;农、林、牧、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基地、最大的医药基地、重要商埠和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和重要支点,其他几个设区市也各具优势,继珠三角、长三角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我省正可抓住这一机遇,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从社会公平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这两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不难看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一个都不可少,社会公平主要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效率则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各有分工,不可越俎代庖。因此,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逐渐撤出,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用于社会的公平,包括为经营者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搭建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公平的、安全的生活环境,具体包括:公***安全、法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环境保护、分配调节、就业保障等,而其他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