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运营法律风险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公租房运营管理现状

1.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受国家重视,国务院、财政部、民政部、住建部等均颁发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但是文件大部分是以“指导意见”以及“管理办法”命名的,缺乏法律约束力。2018年9月,在住建部、财政部发布了《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方案》(建保(2018)92号)的通知后,各试点城市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陆续出台了配套文件以指导该地区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行为,但是大多也是以“实施方案”命名的指导性文件,并且文件内容大体与上级政策文本保持一致,较少依据地方实际情况而做出判定,缺乏实质性内容。国家以及地方层面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这就使得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的承接方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法律保障,并且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自由度,不利于提高公租房运营管理的效果。

2.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经验不足

武汉、上海较早便开始了对于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的探索,两地成立的公租房运营管理机构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公租房管理工作的典型。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各试点城市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公租房运营管理机构作为购买服务的承接方,依然缺乏可以参考的成功运营管理经验。

3.住房保障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公租房作为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发展方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营资金的投入情况需要考虑保障房项目发展、建设和运维的总体情况。在2009年到2018年的这十年里,我国住房保障总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占公***预算支出的比例相对较小。由于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资金要按要求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政府的预算资金有限,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下,公***财政支出必然优先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民生领域,对住房保障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4.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不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使公租房管理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难以精确审核申请人的资产和收入信息,这是公租房运营管理的最大难点。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建设体系建设不完善,对公租房承租家庭的约束力有限,导致每年都有很多家庭不符合保障条件,但仍以不实材料申请并通过审批,并且存在大量承租家庭不按规定退租,违规转租现象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