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并且进一步推进它的本土化战略,在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的推进本土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包括百事公司在内,很早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在中国本土化进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怎么样,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怎么样去判断那样一个趋势,怎么样面对这样一个趋势,这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那么,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只有我们能够清楚的判断中外双方的利益,才能够制定未来跨国公司本土化的一些政策和规则,也才能够去判断本土化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那么,从利益关系角度来看,经济学上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很多经济活动都有外部性的影响,那么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也不例外,它同样存在着外部性的影响。那么,外部性影响就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中国好的方面影响来说,很多专家都做了分析,那么百事公司在上午介绍百事公司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它给中国带来的多方面利益。比如说增加了中国的就业,直接就业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人,带来间接就业效应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增加了中国的税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培植了碳酸饮料的市场,这样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外,在推销本土化战略过程当中,也实行了原材料的本土化。那么,在原材料本土化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就是设立了马铃薯的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本来是为了原材料本土化服务的,但是后来又有了出口,已经不完全是局限于本土化。那么,这反过来也增加了出口创汇,所以从就业、税收、经济增长、出口创汇等多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宏观的经济利益是有着直接好的影响。那么,我这里面想补充一点的就是谈到好的外部性影响的时候,跨国公司本土化还和中国特定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关系。它不仅仅是在这些宏观经济指标上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其实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它面对着很多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是制度的矛盾,我们也通常称它是体制矛盾,另一个是结构矛盾,中国必须突破体制和结构的双重矛盾,中国经济才能取得持续高效率的发展。可是,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它在制度变迁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我们谈了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和国内现在所适应的某些法律和规则可能会有一些冲突。那么,这就迫使我们政府去思考,如何适应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要求,去修改原来的规则,也推动着我们政策的变动,法律的完善。另外,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推进本土化的时候,它也往往会出现与中国内资企业的全面竞争。拿碳酸饮料行业来说,上午中国工业饮料协会秘书长已经谈到很多资料,从那些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判断,在中国碳酸饮料行业当中已经形成一种寡头竞争的格局,几个大的公司占有了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寡头竞争本身比完全竞争是有效氯的。那么,寡头竞争向前再发展,会不会形成一种市场垄断,这是人们关注的,所以也迫使我们政府必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反垄断。当然,我这里不是说百事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有垄断的行为,或者是形成了市场的垄断。另外,为了推进跨国公司本土化,政府也必须改变职能,特别是加强监管和服务,这些在二十年前也许中国政府并不没有仔细去考虑,但是在今天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政府的职能,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另外,在本土化过程当中,和内资企业的竞争,通过一些并购、合资等方式,来展开的投资行为,也推动着内资企业发展,推动着国有企业的改革。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它全方位的推动着中国的政策、法规、体制的变革,制度变迁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我们通过说我们中国经济技术结构不合理,企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存在着缺陷,不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即便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建成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同样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我们首先面对着资金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技术的问题等等,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有效的推动了中国资本积累。那么,由于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很多内资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也导致很多员工就业并不稳定,所以他们预期风险在上升。预期风险在上升的时候,防范风险的储蓄行为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储蓄率居于世界前列,也和中国市场上竞争加剧,和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的一些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另外,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生产着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它替代了大量的进口品,也节约了我们的外汇,这反过来也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因而,我们的储蓄外汇在增长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资本积累的源泉,这样对于缓解中国资本短缺是有重要贡献的。另外,跨国公司,包括百事公司在内,他们在推进本土化过程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人才的本土化,包括管理人员,员工,全方位的本土化。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花了很多的资金进行管理人员和劳动力的培训,对于中国合格的劳动力形成,人力资源培养是有着帮助的。另外,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外因效应。这些都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一些结构调整上的困难,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所以,我想补充的就是从跨国公司本土化对于中国经济好的影响来说,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一些内容之外,还应该再考虑特定的转轨时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矛盾加重,这样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它所带来的影响。当然,跨国公司本土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谈它好处的时候比较多,其实它有好多坏的现象,或者叫做内敛效应。这里想简单的说几点,就是针对刚才好的方面来说,它实际上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其它的内敛的效应。比如说对于跨国公司这些外溢效应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很难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因为跨国公司本土化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不仅受到我们政策法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资企业水平的影响。如果中资企业的水平不能够与跨国公司本土化要求相配套,那么即便它实行了原材料本土化,实行了原料的本土化,我们也很难吸收到它的技术、知识、管理的外溢效应。另外,还有和外资企业战略相关,和现在技术研发的特性有关系。比如当今的技术研发过程中,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系数,具有整体性,不可分割性,不能分开,无法转让,难以靠简单的学习全面的掌握。所以,即便你知道百事可乐的配方,你也不能完全套用百事公司的模式,重建一个类似百事公司这样一个中国内资的企业。这些都影响到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当中技术外溢的效应。另外,它也会产生人才的内敛效应,比如跨国公司在推动人才本土化过程当中,它依靠先进的分配制度,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再加上良好的培训制度,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大量优秀员工的加盟,它也使得很多内资企业优秀劳动力,优秀人才纷纷转投跨国公司,这样对于内资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再一个就是知识的内敛效应,跨国公司在推进本土化的时候没有忘记内部化的策略,包括像特许经营这种方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内部化策略的反映。在实现内部化策略过程当中,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非常注重知识和管理模式扩散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创造知识产权企业,提升它的积极性,另外也阻碍了技术的传播。当然,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企业自身,这是一个竞争策略的问题。另外,现在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更青睐于建独资企业,而不是在中国建合资企业,这样也使得中国通过合资的方法,去吸收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技术支持,这条途径受到了影响。总之,跨国公司在进入本土化的时候,它的内敛效应,或者叫做挤出效应,事实上是存在的。那么,面对着这种双重影响,我想我们阻断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的所有做法,自然无法使中国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本土化所带来的外溢效应。那么,反过来完全依赖跨国公司本土化完成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积极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同时应该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必要的制度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该在跨国公司本土化过程当中,全方位的加入到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这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