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都启用了哪些方式?

科举考试是由隋朝创立的,唐代之后将科举之都更加完善。到了明朝,科举考试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考试的时候为了防止作弊,还做了许多措施。虽然明清的八股取士一直被认为是科举考试的诟病之一,但明朝的科举考试还有许多可取之处的。大明在科举考试中,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都启用了哪些方式?

明朝为了公正、合理的选拔官员,在科举考试方面做了许多的创新。比如明朝的时候,为了防止考生与考官的勾结,考官在评判考卷的时候是看不到考生名字的,所以考官在判分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判的是谁的卷子。

而且明朝在科举考试开始前的几日,按照规定是要求把考官“紧闭”起来,不让他们外出,这就是明朝非常著名的锁院制度。而且,考生在进考场之前还要被搜身,所有小抄之类的东西是不允许带进去。如果带进去被发生了,检查他身体的人和他自己都要受到处罚,自己还有可能不能再参加考试。

有些考生背景比较大,为了防止他的家庭滥用权力。明朝法律规定,要将官员的亲戚单独分开考试,而不是像别人一样统一安排考试。明朝为了完善科举制度,在防止作弊的方面还是做了许多创新的。这样做也是为了科举考试能公平一些,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来回答问题,以免一些考试利于一些“漏洞”出现走后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