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就业?慢就业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影响?
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突破 20%,而2023年应届生选择“慢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经济环境的问题。慢就业隐藏着年轻群体的无奈和压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下降,就业市场不容乐观,而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竞争逐渐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正在加大。
加之,由于专业培养、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一些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选择“错峰求职”。
于是一些人想要利用空当提升自己,暂时通过游学、旅游来开阔视野、重新审视自我,或者在家专心复习考研、公考,寻找适合自己的求职方向,也就是——“慢就业”。
慢就业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慢就业”这一选择有利有弊,慢就业一方面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多元择业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慢就业”会增加你的机会成本。
一、“慢就业”积极意义
1、选择“慢就业”,一方面有利于更好规划人生,一些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为了利用这段时间稍作休整,深思熟虑未来的就业选择,确保找到的工作更接近心中的期望值,就业满意度也更高。
2、“慢就业”有利于更好沉淀自我。有一些大学生想着利用“慢就业”期间进行自我充电”,比如通过创业、游学等实现长见识、强本领这样的“慢”实则是一种沉淀和积累。在等待就业的日子里,好好规划,设定目标,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慢就业”的消极影响
“慢就业”听起来很美,有人觉得可以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用来放松,看一看生活的其他可能;也有人觉得错峰就业,到时候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1、毕业生人数年年新高,这就意味着,来年找工作的竞争激烈程度只增不减。对于毕业生来说求职耽误一两年,失去应届生的身份,又没有工作经验,会使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降低。换位思考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不招当年的毕业生,而要招毕业后还在待业的你呢?这只会让HR认为求职者缺乏自我规划。
2、慢就业意味着毕业后已成年的你仍没有经济来源,需要依靠父母的资助去旅游、备考等。所以要评估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家里条件尚可,只是短期过渡,尚能接受。长期如此,各种摩擦质疑将接踵而至,要做好心理准备。
3、你想再用一年来全力备战考研、考公、考事业编,但你确信自己下一次就一定能上岸吗?没毕业时,在学校里有复习氛围、有同学陪伴,能安心备考,却没考上,回家备考可能要面对父母的催促、亲朋好友的询问,心理压力陡增,要问问自己是否能承受这个压力,是否能静下心来好好复习。
4、你认为自己还没有想清楚未来的方向,想要通过游学、旅游来增加阅历,但不进入社会就永远是学生思维。试想,大学四年都没有考虑清楚、认真探索的问题,毕业出去玩一圈就能明白了吗?学生思维和社会需求差异巨大,用学生思维来思考工作方向,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只有真正地投身到工作当中,去尝试、去感受,才能逐渐找到热衷的事情和情愿付出的方向。
企业招人对应届毕业生通常会比较宽容,无需工作经验。作为一张白纸,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要知道,你用来“慢就业”的时间、资源,都是你的机会成本。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更难的往往是下一年。所以不管是想游学一年,与下一届的学弟学妹竞争工作岗位也好,或者继续二战考研、公务员……大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跟风,要量力而行。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慢就业”可以是遵从内心的一种选择,但绝不能成为逃避现实、回避竞争的借口。一味追求慢就业并不可取,这既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劳动者心态,也不利于毕业生融入社会,走向独立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