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内涵,谈谈你对新农村规划的看法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急需探索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安塞县沿河湾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各项建设事业都有较大发展。但是,目前农业、农村的总体发展情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1、农民增收压力仍然很大。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但农业生产有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旱涝、冰雹、冻害、虫灾、动物疫情等自然灾害,这些不确定因素决定农民的增收压力和产业风险比较大。
2、沿河湾镇目前还基本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无法与农户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制约很大。
3、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外输的劳动力以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壮年为主,在家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又没有专业技能,向二、三产业转移较难。
4、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薄弱,信息比较闭塞。沿河湾镇近几年虽然重视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了村村通油路,但由于地处山区,有的拐沟村的交通仍然不方便,不利于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传播;电话的普及率虽然很高,但是当前信息传播最丰富,最快捷的互联网的普及率还很低,基本处于空白和半空白的状况,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5、部分村庄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有的是普通石窑,有的是年久的土窑,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环境意识较低,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巷卫生较差,居住环境较差。
6、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较低,医疗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
7、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由于长期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且从现状上看,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从事二、三产业,正常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儿童、老人和妇女。相对来说,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法律、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不足,农村中封建迷信、赌博、毁坏资源、早育超生、宗族势力、社会矛盾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还较普遍。
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沿河湾镇实际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内,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以果畜棚栽复合型现代农业和传统农耕为支撑,以水电路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人居环境优化改造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民培育为抓手,以群众性的和谐文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全镇农村社会稳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这一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入手,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核心是要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沿河湾由于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许多农产品如苹果、大棚菜、葡萄、西瓜等产品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极具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植农业品牌,以增强沿河湾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和公***服务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必须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益设施向农村延伸,公***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直接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碟子沟村地理位置优越,包茂高速,省道206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但近年来由于基础设施滞后,严重的制约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2007年,碟子沟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先后投资369.8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同时在旧村改造中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实行四改,即:“改路,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民“走平坦路,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并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落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并新建了文化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也带动了该村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从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入手,在塑造新型农民和倡导和谐文明村风尚下功夫
在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特色产业开发要求,利用专家培训,技术员上门指导,党员电教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致富技能培训及市场经济知识和政策法规教育,特别是在大棚栽种,果树种植等生态农业技术上加强培训,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革除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封建迷信、家族观念、不思进取、小富则安等思想,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应用多种载体,畅开渠道,传播先进文化,用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守法,文明友爱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在农村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文化新风尚。
4、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入手,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发挥作用,要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所以首先要狠抓村级班子建设。按照“五个好”标准,在选好配好村级班子上狠下功夫。鼓励优秀党员和科学致富带头人依法竞选村干部,以增强党员和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要狠抓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抢抓机遇,精心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坚持建管并举,注重发挥实效,使其成为政策宣传,党性教育的课堂,调整矛盾,维护稳定的场所,科技培训,信息传递的中心,培养典型,交流经验的平台,休闲娱乐,服务群众的广场,决策议事,凝聚班子的阵地,真正起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顺农村基层组织决策议事机制。建立健全党支部决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委会具体实施的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阳光财务公示制度,对于群众关心的如宅基地审批,低保,退耕还林等定期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考细核,奖罚分明,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要大力开展“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简介:康琪延安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