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及实现途径 可以经过哪些途径进行标准检索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国际交往程度的日益加深,语言作为沟通世界的桥梁成为做好国际工作的前提。相对于传统的文学翻译和鉴赏,当前翻译市场中,非文学体裁的翻译所占比重比较大而且占有绝对优势。本文仅从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及翻译途径方面做探讨。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 翻译标准 ;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翟丽桐(1985.09-),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

1.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又称实用文体翻译或应用文体翻译。该文体涉及领域广泛且语言特点跨度较大。从文体方面看,非文学翻译包括公文文体、广告文体、契约文体、法律文体等形式文体;从文本方面看,非文学翻译还包括旅游翻译、商务文件翻译、电涵翻译等等。由于这类文体本身就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做这类翻译时,翻译手法与技巧也不相同。以法律文件和旅游资料翻译为例,法律文件具有权威性和约束性,主要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所表述的内容要求用词准确,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客观规范。翻译这类文件时,要减少主观色彩以保证法律文件的客观性。而且,法律文件因其严谨性,多用冗长的复杂句表达特定含义。因此,译者在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法律术语。同时还要准确理解文件,注意文化差异。而旅游资料则侧重于文化信息,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因此,这就要求译员不仅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还要注意翻译手法以使游客产生具体的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效果。总之,相比于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的科学成分要多一些。

2.非文学翻译标准

2.1翻译职业化

早期翻译活动是围绕宗教典籍进行的,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翻译需求的扩大,早期的翻译活动被今天门类广泛的非文学体裁代替,如对外贸易、教育、医学、科技、政治等等。早期的翻译活动并未形成规模,它们通常由某个行业的人员自行发起,独立完成翻译活动。而在当今社会,活动发起者与译员一般是分离的,而且译员已经渐渐成为一个职业群体,他们以翻译为生,或就职于某个翻译机构、政府机关,抑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2008年8月4日,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在上海举行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上这样宣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3.5万人,另有约10万人以不同形式从事翻译工作”。可见译员数量之庞大。除了商业性翻译机构外,国际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企业、究机构等部门对翻译的需求量也很大,不少机构都设有专门的翻译部门。作为国家,有外交部作为国家专门的对外交往机构,而省市政府部门也都设立了外事部门,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国际采购、生产、销售也离不开翻译。在全球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专业译员的参与。

2.2非文学翻译的标准

非文学翻译的文体变化迥异,标准也是多样化。上世纪60年代,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倡“动态对等”理论,即“译文接受者与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关系基本上是相同的”。(1964,159)如果把“动态对等”理论运用到非文学翻译中,我们需要做到“使原文的语文信息与译文的语义信息对等;原文的文化信息与译文的文化信息对等; 原文的风格信息与译文的风格信息对等;原文的读者反应与译文的读者反应对等”。(翁凤翔 2002:46——47)只是,翻译标准至今也无一个统一标准。季羡林教授(2005)在谈到翻译标准时说:“我没有深入研究过翻译理论,凭我自己的经验,不同门类的翻译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严格对应,有的无需或很难对应,能达意也行,所以翻译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即使是严复的‘信达雅’,或者后人新提出的,那也不能算是翻译标准,只是对翻译的一种要求,一种期盼”。因此,对各种非文学文体的翻译,译员需要研究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翻译要求,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

3.非文学翻译实现途径

3.1 准确理解

翻译的前提是对原文整体的理解。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翻译时并不是每位译员都可以做到。有些译员认为翻译是件很机械的事,不需要思考,只是按照原文翻译即可,即便遇到某些不懂的单词,查查词典也就可以。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通篇即便没有语法错误,译者可能也看不懂,更不用说读者,其实和机器翻译并无区别。

而有些译员则认为,翻译的过程是对原文再创作的过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意译’的习惯,文章翻译出来和原文完全不同。实际上,意译并不是让译员猜测作者的意思,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但理解并非单纯指看懂原文的意思,而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理解:

3.1.1楚讲话者身份及其讲话背景

做任何翻译之前,译员都应先了解讲话者的身份、职责等等,如若文章没有署名作者是谁,也要查看原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上,期刊由何部门承办,该部门立场是什么,倾向是什么。同时,译员还需了解原文的背景,如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等等,进而挖掘出文章想表达的深刻含义。

3.1.2 清楚讲话者的目的及其目标群体

一篇文章写出来都有一个目的及其传播的目标群体,译员应了解讲话者的目的及传播的群体,以便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3.1.3 精确单词意思 准确理解原文 源入语并非母语,碰到生僻不熟悉的单词实属正常。

以英译汉为例,每遇到不懂的单词,译员一定要勤查词典,尤其是英英词典。英语通常是一词多用,放在不同的文本、语境里可能就是另外的意思。而汉译英,则要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英语以简洁,清晰为主,汉语则有许多赘词。译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需不需要翻译这些赘词,若删除影不影响文章。

3.2 通顺表达

译员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通顺表达。如果一篇译文表达流畅,但理解不正确,就会给读者带来困扰。一般来说,我们对译文的要求是:看不到人工打造的痕迹。

3.2.1 没有表面错误

切忌小细节上的问题,如:时态、拼写、标点、句式等等,这些小问题往往影响着译文的质量。

3.2.2 保证译文连贯性 保证译文句子与句子间,段落与段落间的逻辑性。

一篇好的译文并不是简单的句子或段落堆叠,是在译员准确理解和把握各段落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译员不仅需要了解原文想要传达的信息,还应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查看原文的连贯性。

结束语

非文学翻译的各个文体都有其特点,具体翻译时还需研究各自的语言特点,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因为文体繁多,涉及领域广泛,译员在掌握翻译技能的前提下,还应勤奋好学,了解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工作。

参考文献:

[1]、《实用文体翻译》顾维勇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2]、《非文学翻译》李长栓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9年

[3]、《英汉翻译对话录》叶子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